首页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贺(终章)(2 / 4)

作品:《问鼎十国

哪怕勇若吕布,军略不过关,也拿不到武状元的头衔。

看着一张张答卷,罗幼度不住地点头,随着小学义务教育的展开,大虞的识字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武夫再也不是石守信那种,大字不识几个,看个御旨信函还得请个文书的年代。

答桉好坏不论,只要字迹清晰,逻辑也说得过去,能够说个一二。

看了大半,罗幼度打了一个哈欠,精力有些不继,随手拿出一份答卷,一眼扫过精神一振。

好漂亮的字。

武夫们识字的比例却有提升,可指望他们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却有些想多了,以至于阅卷成了一种煎熬。

突然来了一份工整漂亮的答卷,那种感觉就跟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

扫了一眼名字,罗幼度眼眸中再度露出一抹笑意,原来是他……

种世衡!

想不

到今年武举,还藏着这样一号人物,倒是意外之喜。

罗幼度一边看着种世衡的答卷,一边说道:「种世衡你可知道,其他成绩如何?」

罗幼度这些年也觉得精力越发不济,很多事情都丢给了太子罗康叡,只掌控着大方向。

罗康叡道:「皆是中上,此次武举测试中,成绩位于末等,表现不算太好。尤其是骑术,马射、马枪落了不少分,步射、平射很出色。这也跟他出身有关,他父亲早亡,母亲独自养大。靠着勤工俭学读完小学,他成绩很好,遭到了关中诸多大学的疯抢,他却逐一拒绝,毅然报考了霸上军校。」

种世衡的遭遇与范仲淹正好相反,历史上的种世衡是大儒种放之侄,他父亲去世以后,依靠叔父种放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从而走上仕途,创建种家军。

种放此人精于易学,不喜为官,研习道家辟谷术,一天到晚就在山里待着。宋太宗赵匡义三诏而出山,从而踏足官场,最后官拜工部侍郎。

在罗幼度这里,种放就没有如此待遇了,他本善于发掘人才,又全取天下,人才井喷。种放又不是诸葛亮、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这种不愿意入仕的清高之辈,他自不会舔着脸多次召见。

然后种放因为辟谷英年早逝,仲家也因此没落。

但金子就是金子,即便少了种放的相助,种世衡毅然凭借朝廷的制度考进军校,从诸多人才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殿试的资格。

不过因为少年清苦贫穷,进了军校才开始学习骑马,马术上略逊一筹。

种世衡的答卷很简洁朴实,通篇围绕「治军」二字来写,让罗幼度感触颇深,一瞬间想到了昔年的自己。当年自己也是菜鸟一个,不懂军事,便死抓治军,在潘美、曹彬的支持下,于淮南闯出了一番天地。

阅完了所有卷子,罗幼度带着几分欣喜的道:「今年可是科举大年!一个范仲淹、一个种世衡,还不足,居然还有夏旺荣、夏遇乞这两个英杰……这下有点为难了呀。」

他说着将种世衡、夏旺荣、夏遇乞三人的卷子挑出来递给罗康叡,待他看完之后,问道:「太子怎么看?」

罗康叡脸上也透着喜意,说道:「这个夏家这对兄弟还真了不得,他们二人的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都是优等,兵部省试,两兄弟并列第一,此番军略的表现竟也不输种世衡。孩儿也不知如何决断,还是父皇定夺吧。」

他心中是倾向夏旺荣、夏遇乞这对兄弟的,论及综合能力,两兄弟的表现确实在种世衡之上。

不过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罗康叡也知进退,钦点状元这事,还得皇帝决定。

罗幼度并没有多想,直接点了种世衡为状元。

罗康叡有些错愕,却也不敢多言。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也有了自己的主见意识,对于自己父皇的个别想法并完全认同,但唯有一点,识人用人这方面,罗康叡是跪着听从的。自己父皇看中破格提拔的人就没有一个错过……

早年给他安排的玩伴,现在一个个都是大虞朝廷的未来支柱。

即便看似荒唐的那个小时候带着自己玩,跟自己父亲不清不楚的吏部侍郎萧绰,也在位子上展现了超凡的才能。

甚至有人私底下说,萧绰若是男儿生,入议政厅拜相都大有可能。

罗幼度将文武状元的名单定下,起身说道:「走吧,去金銮殿见一见朝廷未来的支柱。」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道:「为父给你留下最大的财富不是这个江山,而是这些能够抵定天下的人才。」

如果没有后世影响,罗幼度八成会从夏家兄弟中选取一个为状元,但他在这方面开了挂,也理所当然地选择种世衡这种天赋是可见的人才。

这也是罗幼度最大的优势,也是大虞火箭式发展的关键之一。

他能够清晰的知道一部分人的忠女干潜能,从而加以提拔着重培养。

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看走眼的时候,相反随着教育的发展,领地的增多,历史上许多蒙尘之珠,在他这个时代发光发热。只是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地发掘,但吕蒙正、张齐贤、范仲淹、种世衡这些人是不需要发掘的,他们本身就是明珠,能够提前发光发热。

至于夏旺荣、夏遇乞也很有潜力,罗幼度亦打算重用,只是与其去赌两人的潜力,不如将最大的筹码压在种世衡的身上。

其实夏旺荣、夏遇乞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只是并不为罗幼度所知。

夏旺荣、夏遇乞出生于宁夏党项野利氏,原名叫野利旺荣、野利遇乞是西夏李元昊的左膀右臂,西夏能够成功建国,文武双全的两人居功至伟。

三川口,好水川两大击破宋军的战役就是两兄弟的手笔。

不过定难军拓跋李氏早已覆灭,党项野利家臣服于王化,将党项的野利氏改为汉姓,以夏州为姓。

这一切罗幼度自然是不知道的。

提一嘴,野利旺荣、野利遇乞两位西夏的开国功臣最终死在了种世衡的离间计下。

罗康叡慎重说道:「孩儿谨记于心。」

徐步来到大殿,文武殿试的一众考生怀着忐忑与激动的心情行礼。

「免礼,平身,都抬起头来,你们都是朝廷未来的栋梁,朕也不是洪水勐兽,不必如低着头,将腰杆子挺起来。我大虞的好男儿,要有男儿的朝气。」

考生们听了人人都直起了身子,一脸的激昂。

对上那一双双清澈励志的眼睛,罗幼度也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才是我大虞的好男儿……」

他笑着赞着殿下众人,说得一众考生心里暖暖的。

罗幼度问道:「谁是范仲淹?」

一个带着几分青涩的少年郎在众人欣羡的目光中走了出来:「学生在!」

罗幼度看着自己的偶像,说道:「你的考卷,朕反复看了几遍,写得非常好。朕与太子都是拍桉叫绝,以你这年纪,能有如此见解,但真了不起。尤其是我在你文章中看出了对未来的假象,这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