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衡量万物,钱可通神!(1 / 2)
作品:《香祖》崔抧所言,实则是人道凡民出卖劳力,交易物品的准则之一,时间换取金钱。
他所透露的只是非常简陋的标准,各人劳力,才能,掌握资源的稀缺程度尽皆不同,有太多太多东西难以概括了。
不过,无论古典修仙的流派如何鄙夷和摈弃此道,它还是顽强成长起来,并且广为流行。
自己虽然不是此道修士,但只要一天还离不开修炼资粮的助益,那就一天都要和它打交道,甚至不得不用它来衡量自己的香道。
了解这些,只会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李柃两世为人,生有宿慧,当下和对方谈了一番自己所知的东西。
他对那些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也是一知半解,但并不妨碍他大吹法螺。
聊天嘛,谁不会。
只要带上自信,指点江山就行了。
“崔道友,实不相瞒,这玄辛国内没有人比我更懂金钱大道!
我从华江郡出身,凭凡人营生手段把家族从破落寒门扶成富甲一方的大贾,已证此间成果。
不过我这个人对钱没有兴趣,也不想赚钱,我所求者不过大道而已。
香道才是我的本道,制香才是我的本行。
今日你我投缘,我也就把我多年纵横凡民国度的一些经验告知于你,聊作谈资……”
崔抧果然被镇住了,听着李柃从共享经济谈到金融创新,又从提前消费谈到信用社会,再从财富本质谈到天地大道,明明他才是主修金钱大道的修士,差点跟不上他的话题。
闵莲把头转了过来。
她是对接九公主的商会管事,原本应该是和自己负责联络的客人交代清楚诸多注意事项的,但听闻李柃所述内容之后,顿时就转不回去了。
她呆呆的看着李柃,面上几度露出震惊之色,目光都有些呆滞。
“这位李道友说的话,怎么好像都很有道理?”
可不有道理吗?这是李柃前世亲历,数十亿人民参与的现代社会运作起来所得的实证成果。
此世修仙虽然发展了不知多少年,但除玄洲之外,各洲都没有什么人道昌盛之境,也无从证得此种成果。
那些大能高手们明明有能力造就人道盛世,但却因为畏惧因果,不得不摒弃此道脱离其而存在,所以对于此间的认知也不多。
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模模糊糊的推算到了此间的种种,也能大致理解李柃所说的东西,但却始终如同雾里看花,看得不甚清楚。
更遑论,像李柃这般以凡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亲身经历。
光是这一关都有着蜕凡之险,要如同历劫一般封印自身修为和法力,前往尘世修行历练。
和其他入世修炼的道途相似,金钱大道也有游戏红尘的说法,但是此间种种,神通法力是无用的,他们并不能够像其他道途那样时不时的行侠仗义,潇洒自如,一旦选择了尘世修行,所能动用的力量便只有金钱和他人之力。
这种条件对于修仙者而言实在太苛刻了,亿万人之中都不见得有一两人能够成功证得大道,而这一两人所在的凡民国度或者修士社会远远不如李柃所经的那般发达,也不见得拥有他这般的感悟。
李柃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思想和感悟也是此世中人所欠缺的。
这和智慧无关,只是道路的选择不同,见不到他山的风景。
李柃这是以他山之石,前来攻玉,寥寥数语,就让此间的修士意识到了新境界的存在。
只听得李柃道:“为万物定价,似乎就是你等金钱大道的最终追求?私以为,此间本质,是为衡量万物!”
崔抧一惊:“衡量万物?”
庸俗的金钱交易,明码标价,一下变得神圣而又恢弘,如同天地大道一般渺茫。
李柃道:“不错,就是衡量万物!
我等修士自性具足,事事寻求不赖外物,凡俗愚氓吃喝拉撒,民生日用皆可不用,何来由的还要灵材,丹药,法宝外物?
无它,道未成矣!
道成何如,道未成又何如焉?
道成在彼岸,道未成犹在水中矣。
说实话,我等修士有时候比之未踏上修炼之途的凡民还不如,好歹凡民生于天地,犹在此岸,也是与大道相类的存在吧?我等却已经脱离此岸,进入了中流。
凡民种种,我等修士亦可参照,修习,修仙界中蜕凡之法,体悟人生百味,就是由此而来。
金钱大道立足于凡世间交易买卖,诸多修士行商贾之事,运通灵材,广济天下,想必也是以此为实证之法……”
崔抧深以为然:“不错,我金钱大道的确是有许多这般的法门,行事准则也与凡俗商贾相似……”
李柃道:“然而修士毕竟不是真正的凡俗商贾,倘若一直停留在此阶段,不去悟道,那岂不是舍本求末了?
不懂此间玄机之人,难免落入窠臼,失却修炼本义啊。”
崔抧冷汗涔涔,的确,他见过太多的同道中人走火入魔了。
这是明明入了水中,依然回头望着此岸,不去彼岸……
闵莲闻言,也如遭重击,似乎对照到了自身的种种迷茫和疑虑,一下变得激动起来。
“此岸,彼岸……”
这位李道友说的是大道啊。
李柃又道:“再说说这衡量万物,天地之间,万物无价,然则自有金钱财富之后,又变成了万物有价,无价与有价,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对阴阳啊!
正所谓,阴阳和合谓之道,从无价之中衍生出去的价值定义,便是金钱大道所要掌握的核心规则之一,我这么理解没有错吧?”
崔抧心悦诚服:“李道友所言极是,在下茅塞顿开!只是世间万物似乎不可能完全达成定价,我等在实证之中也发现,许多法宝,灵材,乃至前辈高人的劳力都是无法准确定价的,强行为之,会发生很大谬误,这又该如何呢?”
李柃道:“此为凡化之衡量,修士之物对照此岸,在过河的前半段犹可为之,在后半段就大错特错了,当然还是不要再回头,往着彼岸而去为最好。
但我并非此道中人,也不知道彼岸有何物,这就需要道友去探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