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44英雄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章 演习(2 / 4)

作品:《1644英雄志

榆林副总兵孙惠显一声令下,一千余右营连同八百中军营,呼喊着,打着闯军军旗,推着用马车临时改装的盾车,向榆林城墙缓缓压近。

他们首先要应对的,就是城墙下的那一排拦路木桩。

盾车在木桩前停了下来,盾车后的中军营士兵冲出来,借着盾车的掩护,假装要砍除木桩。

“放箭!”

“轰轰轰!”

城头守军使用没有箭头的箭矢,向城下射箭,嗖嗖嗖嗖,南门大小火炮,一共十几门,轰隆隆的各放了一炮,当然了,没有填充弹丸,只能鸣响了炮药,即便如此,声威亦是骇人。

很快,鼓声,锣声,喊杀声,放炮声,火铳声就响成一片。

而为了逼真,各种烟和火也放了起来,一时,城上城下黑烟滚滚,喊杀震天,宛如真是在攻城一般。

闯军拔除木桩后,又使用云梯攻城,城头守军用各种防守武器对爬城的闯军进行打击,见强攻不成,闯军在盾车的掩护下,冲到城墙下,开始挖墙根,守军使用城头的悬楼,再一次对闯军进行打击。这中间,榆林军轮换守卫,交替支援,各种守城所需的物件,使用吊杆,不停的吊上吊下,负伤的伤员从城头撤下,被担架抬到后方的医所进行医治,虽然有些慌,但秩序并不乱……

而最为新奇的一个,乃是榆林火药坊新近制造完成的小型万人敌,正式的上到了城头。

在这之前,尤振武已经组织各营在城中校场,学习使用万人敌,并给万人敌取了一个新奇的名字,名叫手炸雷。

顾名思义,和传统意义上的万人敌不同,手炸雷并非是万人敌那样的燃烧弹,而是新发明的一种投掷弹,因为手掌大小,所以称为手炸雷,最不同的是,它由薄铁所制,采用龟裂的方式,利于爆开,里面装火药,留一细孔,用来插引线。

安全起见,引线和手炸雷本身是分离的,战时插上引线,引线穿投防潮的油纸,和里面的火药解除,用火引燃之后,奋力投掷出去,就可以在敌人面前爆炸。

比起火铳,手炸雷抛物线的攻击,可以完美的避开敌人正面的盾车,对盾车后面的敌人造成杀伤,同时面对敌人的密集攻击,亦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天,除了督建火炮,尤振武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手炸雷的制作之上,在长乐堡的时候,尤振武就有了手炸雷的初步构想,等到周运成功的精制出颗粒火药之后,手炸雷的制作已经是水到渠成,这些日子主要实验的就是手炸雷的大小,火药的多少?以及更完美的形状和引线燃烧上。

虽然还不完美,仍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面对迫在眉睫的守城大战。尤振武已经命令火药坊就现在的规制,开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了。

当然了,城头演习投掷的不是真弹,而是木制的模型雷,模型单里面封了石子,份量和真正的手炸雷差不多,且同样需要点燃引线,用来训练和演习,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