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十七章 李泰的提议(3 / 5)

作品:《耕耘贞观

但随着高陵码头建设,完全能在关中产煤地区建设煤窑,让异族进行工作,

然后通过渭水把初加工煤矿送到高陵二次加工,比如制作蜂窝煤供给长安。”

“为何要来高陵进行二次加工,那为什么不直接在本地进行制作呢?”豆卢宽说道。

“可以啊!”李泰理所当然道,“这样的话,大人是同意把突厥俘虏用来劳动改造了!”

豆卢宽愣了愣,原本以为李泰肯定会死死抓着利益不放,跟自己进一步争论。

自己便以小人于利,君子与义的道理好好讲讲,但却没想到李泰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李泰居然这么好说话,这反而让豆卢宽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李泰居然不爱财啊!

而对李泰来说,蜂窝煤基本是个人看一眼就能够学会了,根本没什么科技含量。

真正有科技含量得是,怎么样让蜂窝煤燃烧得更久,应该怎么样无烟,怎么样不会掉渣,就算是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掉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炭毒本身。

别以为李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还真没有。

李泰弄出来的煤炭主要是由孵蛋的养殖场,以及烧开水的浴室,自己内部操作有着严格的规定,直接告诉他们不按操作来得你们自己可是会死的,只要惜命的肯定不会乱来。

而就算是卖给百姓,一般也只卖给建设了专门火炕或者蜂窝炉的百姓。

有着匹配的尺寸,已经较为不错的防护设施。

简单的说,李泰一开始就是冲着标准化与规模化去的,对于豆卢宽眼中的利益,李泰可能都未必看得上眼。

但其他私煤窑若是开起来,质量怎么样李泰不能保证,但可以肯定,这一整条产业链,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肯定是会死人的,而且可能会死不少。

这点李泰毫不怀疑。

毕竟现代的黑煤窑开矿,每年死几个人都正常,就更不要说在这个时代了。

这是煤炭产业无法避免的阵痛,而自己也需要他们去在官方触及不到的地方开辟市场。

而自己所能做得就是制作出标准化且便宜的煤炭,然后利用质量价格法规制度去竞争。

毕竟裁判员与运动员都是自己,煤炭的标准肯定是按照李泰研究出来的煤炭进行制定的。

甚至不需要商业竞争中最正常的规模化来以本伤人,正常买卖就能把他们逼死。

到时候他们要么成为自己下线,要么退出行业,所以自己为什么不给他们技术和机会。

“越王。”戴胄见到豆卢宽没有话说,这时候站出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