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二章 毛纺织(3 / 3)

作品:《耕耘贞观

与之相比,中原人反而是知书达理,瘦弱弱小,没有三五六人怕是对付不了一个异族人。

但现实却是汉族人比周边异族人都要来得高大,甚至在力量上也比异族人更强。

理由也非常简单,游牧民族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真的很难跟农耕民族这种拥有稳定收获所带来的物资充沛相比。

只不过游牧民族出来抢劫农耕民族时,基本上都是怀着自己抢不到就死给你看的觉悟去抢劫农耕民族。

而农耕民族的上层往往又因为丰富的物资垄断导致腐败,使得整体组织力低下。

在武器没代差的情况下,且不说每次能不能打过,就算能打过,那农耕文明也是损失严重,这就给了人一种错觉,游牧民族真的很强。

实际上,游牧民族是不抢就要死,而农耕民族是大不了换地方种地,这战斗力能一样嘛!

只不过,当游牧民族展现出了他们价值时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人终归是逐利的。

而毛纺织的出现,足以让大唐周围的游牧民族从原来的彪悍粗鲁,从此变得载歌载舞。

因为在唐朝虽然有开元通宝之类的钱币,但交易主流还是以物换物。

主流货币是低级的是粮食,中级点的是布匹绸缎,最高级的自然也就是金子了。

其余的东西包括银子,食盐,钢铁之类它们能够换取东西,但它们不是货币至少在现在的贞观一朝还不是。

所以换个眼光来看这件事,毛纺织吸引着异族的羊毛,编织成布匹后,那所制作出来的羊毛布它就不仅是布匹了,就本质来说这是钱,而制作羊毛布那就是印钱。

而这个世界任何阶级对待资本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世家豪门甚至皇家都一样。

这利澜到达50%,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澜,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澜,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而拥有技术的李泰自然不害怕,但掌握了原材料的胡人就不知道了。

只要自己推动这件事,周围世家反应了过来,他们就会马上明白,大唐周边的异族尤其是胡人们就是他们的钱袋子,周围世家会对这些胡人做出什么说实话李泰也不清楚。

但李泰相信,资本这种东西,永远能放大人的欲望,然后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李泰清楚,东突厥跟吐谷浑被大唐给打灭掉了,周围异族没主人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唐世家若是发现了其中的利益,怕不是一个个会鼓动李世民北伐,把这些异族全部都给打断腿,从而让他们好好鱼肉。

毕竟敲碎骨头的事世家不想干,但吸骨髓的事绝对前赴后继。

但即使如此,既然青海那边发展到这程度了,那李泰倒也没想要压一下的想法。

说到底,现在的大唐对于周边异族的压制还是太强了。

自己没必要给自己增加难度,同化这种事情,早一步开始,那将来也就早一天结束。

至于这些大唐世家,尤其是在边境的世家会有什么动作,说实话李泰也挺好奇的。

毕竟自己站得位置有些太高了,高得周围的世家,在自己没直接与他们对立的情况之下,他们要么选择避其锋铓,不与自己做直接的碰撞,要么当个没事人一样摆烂。

总而言之就是坚决不参合到自己与太子之间的站队之中,他们永远只跟着胜者行动。

虽然这样肯定是拿不到最优质资源,但这样能让他们没风险的传承下去。

对世家来说,两晋南北朝到底见到了多少的世家直接覆灭在了这片腥风血雨中。

他们早已学会让自己的家族想办法生存下去,那就是永远跟胜者一队。

“建立毛纺织的集散地吗?”袁客师听懂了李泰所说的核心,就是靠着一个关键的技术,建立一个关键的产业,然后带动起一座城镇,最后再覆盖整个青藏高原。

说实话,李泰这种操作办法倒也不是初次操作,不论是高陵,还是天津都是这般的操作的,都是以点带面的盘活整个经济。

只是魏王口口声声说不擅长什么阴谋诡计,算计人心的事,但这谋划一出,自己怎么感觉那些在青海的异族,怕不是要一边为魏王辛苦贡献羊毛,一边还要对魏王感恩戴德呢!

袁客师对魏王的操作保持沉默,自己想那么多干什么干活就是了。

/129/12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