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想法(4 / 4)

作品:《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这也是徐记周提议的,在正式开拍之前,先抽出一周的时间,把主要演职人员集合起来围读剧本。

自打徐记周担起了导演、执行制片人的担子,徐容跟他打了不少次交道,给他的大体印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但让他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今天的开机发布会,他一力承担了媒体所有的关于珂蓝上位的疑惑。

也是从那一刻起,徐容不再把他当作一个背锅侠看待。

得益于《媳妇》和《黎明》的热播,外界将罗力平、刘疆和他合称为爆款剧的“三驾马车”。

徐记周十分清楚,他尽管是《番号》的导演、编剧、执行制片人,但只不过是三驾马推退出来趟雷的,一旦开机,到底谁坐在监视器后,仍是个未知数。

因为罗力平依旧是制片人,刘疆虽然辞去了导演的职务,可是他仍是监制,再加上电视剧顶尖大导的身份,刘疆理所当然的有权力过问拍摄的细节。

也就意味着无论剧组的钱,还是人,徐记周都没有绝对的决定权。

但是在徐容推荐珂蓝时,徐记周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了他的要求,背上了这口过去徐容、罗力平、刘疆三人谁也不愿意背的黑锅。

而且面对媒体的质疑,他同样选择了一力承担。

可以认为他为了前途不顾一切,但是不能否认其本身的魄力。

徐容很明白徐记周卖他那么大人情的缘由,徐记周需要的是他的全力支持,不然说不得哪天身为监制,又和罗力平交好的刘疆就会直接坐到监视器后。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徐容感觉徐记周确实下过功夫,因为开机读剧本这茬,原本并不在计划之内。

而且徐记周也确实通过这件事儿,暂时的得到了罗力平和他的支持。

罗力平作为资方,自然希望一切费用能省则省,而围读剧本不仅能够让演员尽快的进入角色,还能磨合演员之间的默契,乃至于让演员提前知道如何拍摄、如何走位以及修改剧本当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

这些工作如果放在开机之后做,需要的就是时间,而时间往往意味着预算开支。

徐容更是求之不得,在读剧本的过程中,他也能够有充分时间了解同演者的水平,以调整较为合适的呈现方式。

年前徐记周已经跟他商量过,所有的演员都用原声,对于其他的戏,难度不高,但是对于《番号》的演员,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为其中不仅掺杂了大量的方言,还有许多日军对话的戏份。

为此,徐记周找来了几个精通日语的演员。

通过读剧本,徐记周暂时的摆平了三驾马车的两架,分化拉打玩的极为自然。

两件事加在一起,让徐容对徐记周的印象彻底发生了改观,徐记周不是一个高满唐那样的文人编剧,而是一个懂得取舍,并且还具备相当手腕的编剧、导演。

当然,一切还得等等再说,是不是要全力支持,他得看看拍摄的成果。

想来,罗力平估计也是抱有差不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