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钢铁大亨 / 章节正文阅读

41、徐光启要铸炮(2 / 4)

作品:《明末钢铁大亨

宋卦师也跟着说道:“是的,朝廷这边军务紧急,给的时间很紧,可能北边有变,今天我没有出摊,就是陪徐先生和几位去考察遵化的十余家大型铁厂,看看铸造能力。”

杨凡对铸造大炮的事,不是很上心,这些离自己太远,但对怎么留下宋氏兄弟这两个人才倒是很上心。自己今后要经营好铁厂和其他事业正需要这样的工业通才。

“几位考察的怎么样。”杨凡没有回答徐光启的问题,铜的来源,还是不说的好。

“唉!现在正是订货的旺季,各大铁厂都不愿承接,铸炮损耗巨大,而且这次要造的不是佛朗机炮,而是红衣大炮,还需要先研究,逐步实验,占人占地方。谈的不是很好。”徐光启见杨凡对铜的来源避而不谈,也知趣的没有在继续追问。

毕竟这是人家的商业秘密,谁愿意把进货渠道拿出来共享呢。

“火炮一般不是工部负责制造吗,怎么放到外边来了。”杨凡有点奇怪,历来军工产品都是官府自己督造,既为了保密,也是防止遗失。

“工部造火器要是能用,老夫何苦跑几百里到遵化来呢。”徐光启也是苦笑。

到了天启末年,工部已经烂透了。

一套盔甲,工部造11两,而边镇自己的兵工厂造,只要两。而且质量更好。

工部主要供应京营,京营十几万人也不打仗,不上战场怎么检验武器,全靠臆想设计,搞得武器根本不适合战场使用,人体功效极差,而且质量还不好。炸膛率一半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婆婆太多,都指望在这里生财,上到妃子娘娘,下到太监,还有文官层层盘剥,而价格又不能无限上涨,只能挤占制造的经费。不克扣工钱和材料费怎么能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