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流寇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六十八章 关外还有一个家(1 / 2)

作品:《大流寇

天津,还是很繁华的。

不管是农民军还是清军都不曾攻破过天津,骆养性降清后,由于一个多月时间内北京两易其主,京畿地区不免陷入混乱,作为北京门户的天津当时也是人心不安,盗贼蜂起。

因骆养性同其父骆思恭都是前明锦衣卫都指挥使,而天津又是锦衣卫经营了两百多年的“老巢”,所以锦衣卫的当家人骆养性在天津地区威望是很高的,出于长远考虑,多尔衮便命骆养性总督天津等处军务。

骆养性回到天津后,不负多尔衮所望,凭借前明锦衣卫的力量及自己于天津士绅当中的威望,很快就平定了盗贼,同时还收集海舟,招抚土居,安神流寓,惠通商贾,使得天津地区成为京畿地区难得的稳定地区。

当时有大量不愿降清的明朝官员多经天津出海奔赴南方,骆养性对这些官员的“出逃”不仅不作阻拦,反而提供方便,却不知多数南逃官员在半道的海州都叫淮军截了。

另外还有很多既不想投清,也不想去南方的官员来到天津,这些有钱人的到来使得天津的地面竟是出奇的繁荣。

市面繁荣,天津城中肯定就有钱。

骆养性拿不出来,城中的前明官员、士绅富户们总能拿出来吧?

这帮有钱人,国难之时不思报国,反而给满州鞑子当孝子贤孙,如今大军杀来,没拿他们开刀已经是天大恩遇,要他们点身外之物又算个什么事?

徐和尚不觉得自己索要一百万两是什么贼寇行为,而是认为天经地义。

退一万步讲,这会天津城中不拿银子出来,难不成那帮有钱人还真想将银子带进棺材中去么!

真是死鸭子嘴犟的话,他日恐怕连棺材本都保不住。

给姓李的一成好处不算亏,因为徐和尚的底线是七十万两,姓李的能拿十万两好处费的前提是有足银一百万两,那样就算扣掉十万两也能纯进九十万两,比之底线多了一二十万两,这生意放哪都划算。

佛帅这个人虽打小信佛,但那寺里的和尚们却也是个个油滑的很。

十万两好处费着实让有贤名的李化熙动了心,心中天人交战之后准备吃下这笔天上掉下的陷饼,可是事情却出了点变化。

李化熙回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骆养性商量百万“赎金”的事,反而找到也在天津的刑部侍郎党崇雅商量起来。

这个党崇雅是前明天启五年的进士,累官为户部侍郎,督饷天津,前年于通州降大顺,仍于户部任职。后随骆养性降清任清廷的刑部侍郎,任上以明律为基础,草拟成《大清律集解附例》,是个于刑律极为精通的务实官员。

党崇雅和骆养性在前明崇祯年间有过渊源,党曾上疏反对崇祯任用宦官监军督饷,气得崇祯下令骆养性派锦衣卫拿纠党崇雅。

人,骆养性是拿住了,可对狱中的党崇雅却很是照顾,因为他知道皇帝也是一时气头上。气消之后,党崇雅还是会官复原职的。

果然,一个多月后党崇雅被崇祯放了出来,继续做户部侍郎。而结了善缘的骆养性同党崇雅的关系便变得极好。

李化熙是因为要在天津督饷被困城中,党崇雅则是眼见满洲人越来越不行,所以悄悄从北京跑到天津的。党原意是想从天津出海去南京,但经不住骆养性再三挽留,便化名在其幕府帮忙。

堂堂刑部侍郎躲在被革职的天津总督幕下当“师爷”,由此管中窥豹,可见清廷此时朝堂已乱成什么样。

当真是人心动摇,大势已去。

李化熙希望与骆养性关系密切的党崇雅能够帮他一起劝说,让骆养性接受城外淮贼提出的百万“赎金”,故而也没多想,直接将淮贼徐帅的一成方案也说与党听。

目的自是让党知道,事情若成,这一成好处费他二人可平分。

一人独吞十万两,李化熙有这个胆,却没这个操作本事,必须要拉一个骆养性身边的重要人物一起操作才行。

如果骆养性同意,最终这笔银子肯定是经党崇雅之手筹集,因此党若吃饱,这事就天不知,地不知,鬼也不知了。

“这样啊...”

让李化熙万万没想到的是,党崇雅在听了此事怔了半响之后,竟轻咳一声,尔后压低声音道:“如此,可报一百五十万两。”

李化熙瞬间石化,他怎么也没想到党崇雅竟然加了五十万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