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翻山鲫(1 / 2)
作品:《开局赠送天生神力》「雄门主谬赞了,门主紫面天王的名头,成名已久,才真真是如雷灌耳,即使在下在七海也有所耳闻。」林末回礼客套道。
他说着同样迅速观察起这位传有大圣实力,号称紫面天王之人。
这个雄元海,光看体型,便给人极大的威慑力,身高与他差不了,但更为雄壮,虎背熊腰,粗壮的两条手臂将锦衣撑得鼓胀,
两只手掌更是比常人大得多,就像两枚磨盘。
比较奇特还有,其两只大手掌心,居然没有掌纹!
光滑如镜,很是古怪!
整个人气质豪爽,极易喜形于色,眉头仿若一皱,便是沉寂的火山喷发。
观一直落后于对方半个身位的那些洞真门门人,可见其性子十分强势。
单论气血确实异常雄厚,远超过林末身旁的慕容朔,但又没强到令他惊讶的地步。
不过大圣强悍之处在于法相托举命星,在于法相本体相融,到底实力如何,战力如何,简单照面,却是看不出什么。
还要真正打过才知晓。
「成名已久,是啊,一转眼,就老了,」雄元海摇摇头,「我与七海义水明氏的明汯兄是好友,曾谈论起赤县九州,年轻一辈到底如何,
明汯兄提的第一人不是谁,却是小友,当时我还奇怪,既然天资出众,为何默默无闻,打算打探一番消息。
没想到转眼小友便声名鹊起,被列为七海年轻一辈小五绝,更没想到小友出身悠远,为赤县三大佛脉,淮州灵台弟子。」
紫面大汉看了眼林末,笑着摇摇头,
「今日一见,确实不凡,却是让那些鼓吹万佛寺将三脉占二之人,失望了。」
赤县佛脉有三,皆自上古传下。
分别为益州烂陀寺(万佛寺),望京白马禅院,淮州灵台宗。
前者实力最强,独镇万骨林,号称寺有万佛,隐为佛门第一。
中者于望京有地势之利,传言如今大周齐光皇帝出生时,有白马驼天材卷排名第七的至宝九元金龙乌而来,飞绕殿宇而落。
齐光皇帝成年后,为铭记白马献宝有功,多次赏赐亲近白马禅院,使得后者发展极为迅速。
最后的灵台宗要稍许弱些,虽为淮州两座大山之一,却是依靠三脉混宗而来,不再纯粹。
尤其是在淮州陆沉之后,更是接近失去声音。
因此有人鼓吹,比起灵台宗,益州排名第二的小万佛寺,更有资格成为赤县三大佛脉。
这种言论,在前一段时间,可谓是喧嚣尘上。
直到灵台宗于七海打出名声,闹出不少动静后,这才消停了不少。
「明汯前辈却是谬赞了,赤县之大,天骄如云,在下如何能担得起那第一人?有此如今成就,不过是比旁人多了几分运气,
至于赤县三大佛脉的名头……」林末摇摇头,
「不过虚名罢了。」
江湖中最是声名累人,这一点,当他在崖柏海域崭露头角时,便已经认识到了。
为了所谓名声,几乎每日都有江湖人士拜山前来。
正面交战,背后偷袭,下毒,陷阱,种种手段层出不穷。
一直到海祭过后,被好事者评为七海小五绝之后,才消停了不少。
那段时日,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手染鲜血,造成杀戮……
「没道理啊?在小友你这个年纪,应当最是在乎名声之时啊?嗯,听闻灵台一脉,有八部护身,本愿存心,有如此想法,倒也正常。」
益州尚佛,雄元海自然对三大佛脉有过诸多了解。
林末
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我原有些担心小友可能会受一些传闻困扰,现在却是不必了。」雄元海哈哈大笑,
「小友也是我明泓老友之友,又救我门下弟子,今日来我这地界,需得好好招待!」
说着便引着林末等人,往寨堡中走去。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山堡中,地势最高的定真阁中。
定真阁位于山腰之上,不仅地势最高,更是最为宽阔,四面环绕,一面镂空,可俯瞰整座洞真土堡。
视线尽头,还可看见巍峨如巨兽般蛰伏在大地上,三根巨型棱柱直插云霄的万益城。
阁中,一人一桌,包括雄元海在内,端坐了十几人。
桌旁还有一常人手臂粗,三尺高的金色洞真草,氤氲出清幽的香氛。
阁中之人,皆为此处洞真门土堡的高层,实力最弱都是真君。
可以说,礼节待遇算是很高了。
「在我接手洞真门前,其实洞真门还没有如此风光,当年那万佛寺提议修建万益城,共镇万骨林,
这等差事,当时益州武林可谓避之不及,畏如蛇蝎,而我仔细一想,却直接带着门下半数人手,来这修筑了这洞真堡,这一赌,却是赌对了!」
雄元海面露缅怀之色:「原这万骨林满是危机之地,毕竟当年望京天倾之战,千里之地毁于一旦还历历在目,但随着十八重地狱的修铸,一凶危之地,反倒成了真正的秘境福地!」
说着哈哈大笑,「原本赤县少有的矿石,灵草,宝药,万骨林皆有,且量极大!
其内更元气充沛,极易修行,让人好似回到了武道最为昌盛的时代!就如此物!」
话音落下。
一名身材雄壮,面露坚毅之色,身高达两米的女子便举着一三丈长,三丈宽的岩池走进。
其中是粘稠的泥浆,有十几条狭长活泼的,犹如蛇蛟般的鲫鱼于其中翻滚。
女子将岩池放下,目露不忍之色,随后一把将所有的鲫鱼捞出,另一只手从空石戒中拿出一铁筒。
铁筒喷火,鲫鱼粘着泥浆,被女子逮着就往火里放,竟直接就烧烤起来。
那火焰应该有奇异之处,不过三四息时间,活蹦乱跳的鲫鱼,便身子变硬,一股子异香从其上传来。
女子将身上泥浆硬化,散发香气的鲫鱼呈在众人面前。
「就如这翻山鲫,号称三年鲫苗,六年山鲫,游于土石之中,三十六年翻山,化作地龙,食之可壮脏腑,引人天人交感,
甚至对真君武夫,也能养益法身,这好物,早在中古时期便少有踪迹,引无数雅人探寻,直至近古也无人所得,这才再无问津者,可老夫在万骨林,便侥幸寻得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