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朝帝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759章 难防虎狼(3 / 5)

作品:《北朝帝业

支持迁还旧都的主要有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仆射王褒等,抛开他们所提出的理由且不说,单单看他们各自的出身,便可以明白他们为何力主迁回建康。

王褒出身琅琊王氏,便是王与马共天下的那个琅琊王氏,其祖上乃是东晋名相王导。至于周弘正则出身汝南周氏,其祖上同样也是东晋元帝司马睿时期的名臣周顗。

周顗的名气自是不如王导那么大,但王导因知留下的一句名言却也流传甚广:“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即就是周顗的字,东晋王敦作乱时,由于王导对周顗的误解和嫉恨而使王敦将之杀死。

姑且不论琅琊王氏和汝南周氏祖上的恩怨,他们两者却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从衣冠南渡的东晋初年便一路阔气到现在的世族名门,讲到家族的历史渊源,就连南朝齐梁皇族所出的兰陵萧氏都拍马难及。

所以在迁还旧都这一个问题上,王褒和周弘正这些建康来人是高度的意见统一。定都建康乃是南朝一直以来的政治传统,无论谁家做了皇帝,这一传统却都一直保持下来。

南朝历史进程中也有登基于方镇的皇帝,但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无一例外都要前往建康才能确立其政权统治的正当性。

在当下江陵朝廷迁都与否的问题上,除了这个历史的传统之外,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胡僧祐等人动辄便要讲建康边防形势严峻,那江陵就安全了?作为建康来人代表的周弘正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诸位皆言江陵历险而不摧,究竟因何,难道诸位不知?况今襄阳事魏求生,与沔北魏镇唇齿相依。

李伯山,虎狼也!前者先谋梁汉,复掠随陆,义阳为之所持,夏口为之所扼,有魏以来,何有边臣势雄如此?其今不攻,我之窃幸,但若兴兵来挑,国中谁能应之?”

周弘正此言一出,在场众人不免都是沉默,包括之前一直在鼓吹江陵多么宜居宜治的胡僧祐,这会儿也都不免低下了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