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 权衡(3 / 4)

作品:《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这个时期的秤叫做衡,秤砣/砝码叫做权,所以有个词叫‘权衡。’

此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不等力臂秤,秤杆上有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可以在秤杆上移动,不需要使用成套的砝码一点点叠加,而是采用一个固定的秤砣,利用杠杠公式计算出来重量。

中国的不等臂秤比世界其他地方早数百年。

后人常言,杠杆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殊不知早在千年前中国先人就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反而发现了杠杆原理的某个地区,却没有任何应用。

不过等到赵括将提竿细秤创造了出来之后,不等臂秤也将要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提竿细秤相较于不等臂秤更加方便,可以直接读出物品的重量,更容易在民间的推行,历史上直到两千多年之后依然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确定钧的重量之后,赵括没有按照之前的换算。

以前的进制有十二的,有十六的,有三十的,有四的,计算太过麻烦,数学不好的很容易出错。

而是规定一石等于五钧,一钧等于十斤,一斤等于十两,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铢,采用十进制。

以前赵国一石大概相当于后世六十一斤。

现在新的标准下,一石的重量在后世一百二十三斤左右,大约是现在的两倍。

一斤大约等于之前的四点八斤,也就是五倍小一点。

也好方便新老度量衡之间换算,让赵国民众更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