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一百七十二章,性本之争(3 / 5)

作品:《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颜路带着子游来到议事阁,议事阁各家各脉都已经来齐了,荀子端坐在首位,几个家主和领袖脸红气喘,看起来已经经过了一次辩论,荀子闭眼养神看起来没有丝毫想要参与的意思,子游对着荀子和各家各脉行礼说道

    “老师!各位师兄!”

    荀子睁开眼睛对着子游点了点头,说道

    “这次招伱回来的原因路已经和你说了吧。”

    “颜路师弟已经和我说了,因为我导致儒家再一次经历一次风波是我的过错。”子游说道。

    “既然你知道,你就和他们说一说你的看法和真实想法,让他们明白所为的性善性恶到底是什么?”荀子说完再度闭上了眼睛。

    看着荀子不愿意搭理他们的各家各脉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他们根本不够资格和荀子说话,荀子指着他们鼻子骂他们也只能点头带笑的说骂得好,我会改的,在荀子看来所有人都是贱儒,没什么区别的,包括他自己一脉,或许亲传的不算,但是他亲传弟子有几个是正经儒家弟子?毛亨和浮丘伯算半个,但是这两人经常被荀子骂,也被当做反面教材,尤其是毛亨。

    所有人看向了子游,子游也扫视着其他人,在看到南方詹台儒的领袖时,停顿了一下,詹台儒的领袖叫做詹台杞,大约四十多岁,在各家各脉的家主中也算是年轻的了,正直中年,看到子游的眼神在自己身上停顿了一下之后,詹台杞微笑着回应着,这让子游有些意外,随后眼神停留在了公羊儒身上,此时的公羊儒依旧是申师于作为代表坐在主位,但是他的身后却坐着两个扭着脸不看对方的人,子游当即明白这就是公羊儒行善性恶的支持者了。

    “我想问问大家是如何看人性之初的?”子游对着众人说道。

    “孟子与告子论战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事实也证明,人都有“不忍人之心”,之所以有“不忍人之心”是因为人天性中先验存在的“仁义礼智”,人只有遵照“仁义礼智”这些本性中存在的品质,才能做到儒家所推崇的“尽心”、“知性”、“知天”;所以人性本善。”颜氏儒的家主说道。

    “非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若是人人天生都是心怀善意,有着仁义礼智信,那么这天下争乱,土匪盗贼又为何而来?他们的人性中带着恶所以才会有这现在。”燕国儒家领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