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二百二十九章,埋葬楚国的未来(2 / 2)

作品:《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看到王贲这样说,原本还准备恳求王贲的郡守不说话了,王贲只是临时的将军,本职是一个校尉,比他这个郡守要低一个等级,但是王贲的后面还有王翦,王翦那可是真正的军方大佬,他一个郡尉得罪不起,只能听从王贲的话。

    王贲看着下方正在准备第四次进攻的楚军,楚军手中的攻城器械的确是攻城的器械,但是更多是盾牌这类的防御器械,而且像是云梯都是在最后面,攻城锤更是没有出现,尤其是楚军的营地,完全没有驻扎的意思,一般来说攻城都会是一个拉扯的长久战,进攻方都会布置大营,一方面是供主帅观察敌军动向和调度军队,另一面也是为将士的进攻提供方便。

    下方的楚军大营的确有着驻扎的迹象,但是像是拒马等等防御器具都没有准备,只是简单的扎着营地和大帐,当下王贲便想明白了楚军攻城是为了试探渔复守军是否在城内,三次进攻,每一次的人数成倍,而第三次正好是守军的全部才能抵抗的,第四次又这么光明正大调动军队,明显是在试探他们。

    “命令一部分守军脱下盔甲换上百姓的衣服。”王贲说道,守军一般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不会让百姓参与攻城的,对方光明正大的调动三倍守军的力量攻城,就是为了看看他们会不会用百姓守城。

    郡尉和郡守一愣,不知道王贲为什么这样命令。

    “按我说的去做即可,我保证他们一看到这些士兵,就会褪去。”王贲眼神严肃的看着郡尉和郡守。

    两人面面相觑,碍于的王贲身份只能按照王贲的命令让一部分守城的将士换上了百姓的服饰。

    第四轮攻城开始了,三倍守军的楚军冲向了渔复城,渔复顿时被楚军包围的水泄不通,弓箭相互交射,滚木礌石不断被丢下,楚军士卒不断的冲击着渔复城。

    大营内的范增正在等着攻城士兵的消息。

    “范先生,攻城的士兵回来了。”副将说道。

    “快带进来。”范增说道。

    攻城的士兵被带回来了,士兵灰头土脸的,脸上带着些许的血渍,士兵在看到范增之后立刻行礼

    “范先生。”

    “如何?”范增看着士兵说道。

    “守军的反抗依旧很强烈,我在城头上看到了一些平民,他们抱着滚木礌石不断丢下,一些人也拉着弓弩,但是他们的射程很近,一些兄弟攻上城头,这些平民第一时间不是进攻而是后撤。”士兵说道。

    攻城战中有专门的士兵在近距离观察城头上敌军的动向,就相当于后世的战地记者那样,而这个士兵就是其中一个,很快负责攻城的将军也回来了,对着范增进行汇报,说法和士兵一样。

    “好,既然如此,通知大军后撤,告诉将军可以派遣军队进入一线天。”范增说道。

    “诺!”

    此时项燕处,项燕撒出去的探子也回来了,探子探查了一线天上的情况,发现并没有敌军的踪迹,这时范增的传令兵也来了,在得知渔复守军充足的情况下,项燕心中的疑虑终于消散,当即下令让大军准备继续行军。

    而渔复这里,楚军在得到命令之后,开始大规模的撤退,城墙上的郡守和郡尉有些懵,王贲跟他们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两人这才明白,纷纷崇拜的看着王贲,心中感慨果然将门无犬子。

    等到楚军彻底撤离之后,王贲派出了探子,随时汇报范增军队的去向。

    此时一线天出口处,蒙武带着军队正在严守,为了防止项燕的探子发现他们,他特地只在一线天出口处进行埋伏,他只需要将出口堵上,而王贲将后路堵上,再派人再上山攻击即可。

    项燕坐镇中军,对着身旁的传令兵说道

    “下令全军加快速度,一个时辰内离开一线天,这里我总有股不详的感觉。”

    “这里的地势的确让人心寒。”副将说道。

    一线天的地势太过于险峻,十分适合埋伏,抬头望去,只能看到一道狭长的天空,陡峻的山谷是最佳的埋伏地带,当初的魏国大将军庞涓就是马陵道被孙膑设下埋伏,一战庞涓葬送了魏国数十万精锐,魏国也因此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称霸诸侯的资本。

    “无论是否秦军再此埋伏,必须快速通过。”项燕说道。

    他们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庞涓何其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是追击,一个是主动出击,但都是轻装简行,同样都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底蕴,楚国的兵力有着四大军团、边军和禁军三股力量。

    项燕这次带的十几万大军,便是龙腾军团以及边军中的半数精锐,可以说楚军三分之一的力量全部被他带走了,若是在一线天被埋伏,楚国将再也无法抵挡秦军的兵锋。

    王贲得到范增率军全部进入一线天之后,五万守军也悄悄的从渔复离开,开始朝着一线天的入口移动。

    很快埋伏在出口处的蒙武听到了山谷中回荡的脚步声和马蹄声,眼中冒出了一抹精光,四周的士兵们也纷纷打起了精神,手中的弓弩也都拉弓上弦了。

    今天的一万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