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二百五十八章,楚国三分(2 / 3)

作品:《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主将景家家主落网而逃,李园和屈景昭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战死三万,投降两万,剩下五万人也是落荒而逃,溃不成军,眼看昌平君即将反攻准备北上朝着寿春方向进攻的时候,杨端和和司马信两人带着五万军队快速拿下了息城,杨端和留守息城挡住了进攻的昌平君,这才让李园和屈景昭三家保全了下来。

    随后这个消息传遍天下之后,吃瓜群众们都在想着李园和屈景昭三家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找回场子来。他们和昌平君到了现在注定着还能存活一方了。昌平君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虽然喊着说是清理李园,但实际上呢?现在楚国内流传着屈景昭三家已经和李园同流合污了,所以屈景昭三家也是昌平君的目标了,这就彻底断了屈景昭三家的出路,至于这个消息是谁传播的,没人知道,也没人去调查。

    就在吃瓜群众纷纷认为李园和屈景昭三家准备着再度集结力量,举全国之力围剿昌平君的时候,寿春发生了一件让天下人惊掉下巴的事情,楚国公子负刍联合屈景昭三家在寿春发动了政变,宣称楚王熊悍并非楚王血脉,而是当初的春申君之子,负刍这算是将楚王室的丑闻昭告天下了。

    在儒家弟子的策动下公子负刍和屈景昭三家家主率领军队攻入了楚王宫,就连楚王宫的禁军都有人被负刍策反了,李园靠着自己的门客和剩下禁军带着楚王熊悍和自己的妹妹李环以及李环的幼子熊犹逃离了寿春,朝着南方的姑苏方向而去,楚国南方的广陵韶关舒城宋洋和姑苏都是李园心腹掌控者。

    屈景昭和公子负刍的军队追赶着李园,担心李园被追上,儒家在负刍手下的弟子又开始暗中帮助李园,拖住了军队,最终李园成功逃进韶关,李园跟守军交代好之后带着楚王熊悍和一众人前往了姑苏,姑苏是当初吴国的首都,吴国被越国灭掉之后,并没有废弃姑苏,反而是保持着姑苏的繁荣,在楚国灭掉越国,占据越国全部领地之后,姑苏也依旧保持着繁华,甚至是当初的吴王宫也留下了不少的宫殿。

    到达姑苏之后,李园派人清理了吴王宫,再度将楚王熊悍迎入宫内,并且将负刍和屈景昭三家当做叛贼,发布诏令号令楚国各地勤王保驾,诛杀叛贼。

    李园在逃离寿春的时候为了占据楚王的名义,特地让人将楚王印玺和太后印玺以及历代楚王的牌位和楚王室的族谱等等全部带走了,虽然在逃亡的路上遗失了一部分东西,但楚王印玺和太后印玺,以及楚王室的族谱还在,足以保持楚王熊悍的王位合法性。

    因为楚王熊悍一些守城将领纷纷起兵勤王保驾,而为了收拢民心,不愿意背上叛贼名义的屈景昭和公子负刍,在寿春举办了负刍的继位大典,并用夺回来的历代楚王牌位和楚王室祭祀宗庙保证了负刍这个楚王的合法性。

    有着昌平君在一旁虎视眈眈,负刍和李园都不敢轻易调动兵马攻打对方,怕昌平君趁机渔翁得利。因为负刍和熊悍都具有一定合法性的楚王,双方纷纷用楚王的名义拉拢民心和各地城池的守将,同时用楚王的名义打着舆论战和嘴炮,眼见在对方身上得不到好处,双方都将视线放到了没有合法性的昌平君身上。

    屈景昭用负刍的名义,李园用熊悍的名义双方一边逼迫昌平君,一边拉拢昌平君,可以说是双方都是挟持楚王以号令昌平君。昌平君喊出的口号是清君侧,诛叛逆,并非是造反,所以来自楚王的命令,昌平君还是要听从的。

    就在吃瓜群众以为昌平君会左右逢源,打打这个打打那个来维持自己的公理的时候,昌平君在郢都拿出了先王楚王熊完的诏书继位成为了又一个楚王,而且昌平君还在郢都找到了当初的楚国至宝,楚王鼎。

    至于昌平君为何这时候称王,公羊儒表示我不知道啊,跟我没关系,我只不过从郢都的楚王宫中挖出来了一口大鼎而已,至于这口鼎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这是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