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3 / 4)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收成一半交租吗?”承乾有点惊讶租额很高。

郑老汉点了点头,“看出来咧,你们不像粮铺的伙计,你们是粮铺的掌柜和少东家吧?”

三亩不过四匹斗半布,郑家九口人,做套春衣那得四丈布,冬衣就算两年做一次,可一次也得耗费十丈,摊到一年也得五丈,那一年春冬衣就得起码九丈,差不多两匹。

“这地主换了人,到时要重新立契租佃,按惯例要交上庄钱,”

“种一亩麻,辛苦一年能得十五斤麻,织得一端半麻布,一亩桑田种桑树两棵,每亩养蚕可产绢半匹,折算下来,那六亩桑麻,还能收四匹半麻布,一匹半绢。

贵族宽袍大袖,一件袍子得一丈多布料,不过平民百姓穿衣,都是较为短小节省布料,五口之家做套春衣,有两丈布足以,冬衣则更费布料,一家五口置办一套冬天起码得五丈。

但也无奈,五亩稻收成换三百开元通宝,就三百吧。

“我家佃租了三十亩稻田,还有六亩地,三亩种麻三亩种桑,那三十亩稻田今年长势不错,过些日子就能收了,”

就算如此,也顶多算是勉强果腹,其实一直是处于半饥半饱中。

承乾看了眼父亲和老师,李世民对太子点了点头。

这可是京畿,这可是长安小江南的樊川,这是京畿最富饶之地啊。

老郑之前租的三十六亩地,虽也都交了租押,但他担心换地主,到时万一庄头管事多要些租押,那他得提前准备好,否则这地租不到,那这一家可就没着落了。

可现在真正听到最底层百姓的心声,才知晓,其实百姓过的仍很艰难。

这还是郑老汉家现有有牛,有自己的犁耙农具,也不用地主家的肥,否则分成更高,当年他刚开始租地主家地的时候,那时还是二八分成,他拿二,地主拿八。

可惜价格又这么低。

其它如修渠、用水等等,各种费用不少的。

因为没钱,所以找了个终南山里的姑娘,山里条件没樊川好,姑娘也愿意来这樊川种稻吃米,要的彩礼也不多,但老郑也是东拼西凑才够,如今家里能换钱的,除了那头老黄牛,便只有地里还没收的稻子了。

三十亩稻,种子就得一石二,如果有的人家缺粮没种,得向地主借贷,那利息很高的,借一还一,那一亩种子实际就得本息八升。

“你家口粮不是勉强够吗,哪有余粮可卖?”

可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并不多,妻子儿媳妇女儿们辛苦织的绢布,也早卖了换钱给二儿子订婚。

郑家虽然全家辛勤劳作,但他们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旧衣,吃的也是搭着粗粮的粥饭,住着几间草棚,但他们却很满足了,起码有个家,有安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