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干抹净不干事(3 / 5)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而南衙巡抚这个位置又极为重要。

“潘季驯前往南衙做巡抚,宋阳山前往江西任巡抚,如此对调一下。”朱翊钧做了新的人事安排,李乐很好,但经验不足,在应天巡抚这个位置上,还是缺了资历和经验,而潘季驯就不一样了,潘季驯在江西杀人如麻,已经恶名昭著了。

“万太宰以为呢?”朱翊钧询问道。

“吏部知道。”万士和没有太过于犹豫,选择了拥护,巡抚的职位,是当年成祖文皇帝让胡濙巡查天下后设立,景泰年间,景泰帝定下规矩,这天下巡抚,都要挂都御史,也就是都察院总宪的职位,前往地方任职。

也就是说,巡抚这种边疆大吏,都是在外做事的京官,这样一来,巡抚的任免的任免就是皇帝的专权,即便是张居正任命,也是请命圣上朱批任免,不是吏部的权力。

人事权,是皇权的核心权力之一。

也不一定是都御史,比如凌云翼还挂着兵部尚书的职位,所以叫凌部堂,胡宗宪之前也挂兵部尚书,殷正茂同理。

万士和才不跟皇帝争这个权,唯有跟皇帝争一争贞节牌坊的事儿,才像个明公直臣的模样。

大明这架机器在稳定的运行着,年前派往大宁卫的最后一些粮草已经顺利抵达大宁卫,而征调的民夫已经返回京师,大军劳师远征,户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力量,保证了大明军的后勤,而部分的民夫被雇佣,在大宁卫和北古口之间的热河,开始铸城,密云卫三千军兵,前往护卫左右。

一个不大不小,只能容纳三千军兵的一个营堡,短期内只能如此规划。

十一月末,戚继光的十万京营终于将战线推到了会宁卫五十里的范围内,这让会宁卫的土蛮汗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而入京觐见的三娘子从京师出发到蓟州,再到大宁卫,这一路行来,官道驿路的重新平整,让三娘子啧啧称奇,而后想起这官道驿路,是元朝遗留的重要遗产,就只能摇头,这条路,最早是忽必烈修的,胡元别的不行,但是这修官道驿路从来不含糊。

但是大明平整之后,道路一路畅通。

三娘子洞悉朝廷的用意,每次戚继光在外征战,三娘子借道大宁卫去找土蛮汗商议,大明皇帝和朝廷都是欣然应允,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震慑鞑靼右翼不敢擅动、不要自误。

而三娘子看到了大明的实力,确切的说,看到了戚继光的实力。

这不是大明军的常态,在二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大明军威武的时间,其实不到七十年,其余时间,大明军都因为各种兴文匽武的风力舆论,并不强横。

在三娘子看来,大明军现在强,也只是因为戚继光强而已,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强横而已。

三娘子到了青龙堡的时候,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大明的征虏大将军戚继光,而这个虏酋夫人三娘子在青龙堡拜谒了戚继光。

“大将军,我这个贼虏的夫人就在将军面前,将军何不征伐一番?”三娘子在中军大帐内,看到了未曾着甲的戚继光,半开玩笑,半是妩媚的说道。

上一次她见到戚继光就是倾心不已,这算是老调重弹了,她年纪轻轻,花容月貌。

“家有悍妻。”戚继光看着三娘子,眉头紧皱的说道:“忠顺夫人眉宇之间,明明没有那淫邪之气,为何偏偏要故作放浪?”

三娘子二十多岁,也是草原上的海拉尔,明珠一个,长期骑马,这身段自然不会差,腰力惊人,若是到了床笫之间,定要戚帅束手就擒,拱手而降,战场上打不过你,床上还打不过你?

她笑容满面的说道:“将军又是怎么知道我是故作放浪,不是真心实意?我若是有了大将军的孩子,假托俺答汗之子,整个草原不敢胡说,但是这大明金国,不就是将军的血脉了吗?”

“我这也是图个心安,就以陛下的性子,现在大明这个穷兵黩武的劲儿,若是大明金国是戚帅的封地,怕是才能躲过一劫。”

三娘子旧事重提,是基于现实考虑,先假托俺答汗的孩子,等到坐稳了王位,再认祖归宗,俺答汗岁数那么大了,不可能再有孩子了,到时候草原是他戚帅后人的封国,大明和草原的矛盾将会迎来最终的和解结局。

这也是三娘子一直往宫里送海拉尔的原因,如果有个鞑靼妃嫔所出的孩子,到草原就藩,大明和草原就不必继续互相征伐了,今日我南下,明日你烧荒,打又打不出什么结果来,这么一直对立下去,对大明、对鞑靼,都是两害。

“真心的?”戚继光不动声色的问道。

三娘子一拉衣领,媚眼如丝的说道:“要不,戚帅亲自摸摸,看是不是真心?”

三娘子很有信心,这真心真的很白,也真的很大。

“戚某并无此意,忠顺夫人若是真有此意,和其他汉人有个子嗣,也是一样的。”戚继光看着三娘子的模样,十分温和的拒绝了,他这个人不打仗的时候,脾气真的很好。

“也就是戚帅这样的伟男子,方才值得,旁人,我还不肯呢。”三娘子仍然没有收起自己的放荡劲儿,而是又拉了拉,展示了下自己作为女人的硕大,她其实很想跟戚继光传点绯闻出来,这样一来,对于她在草原好处极大。

戚继光已经有戚王的外号了,在草原几乎能达到小儿止啼的地步,赫赫军功,能把土蛮汗这个宗主大汗逼到这个地步,戚继光的军事天赋,当得起伟男子的称号。

戚继光从隆庆二年一直到万历五年,整整十年,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就是为了今日出塞作战,从喜峰口到大宁卫不过一百八十里路,戚继光走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