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国库吃紧(3 / 5)

作品:《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朱棣道,“三宝上奏说,后年开春大概就能完成宝船铸造,织造局一个不够,你去苏杭再弄两个出来,还有瓷器……”

来到御书房,君臣二人坐下,朱棣神采飞扬的说着自己的打算。

李青听的直皱眉:“皇上,臣以为,还是给富绅留点余地比较好。”

“他们够富的了,少赚些不要紧。”朱棣没好气道,“朕又没从他们手里抢。”

李青苦笑道:“这有什么区别啊?”

“少废话,让你干你就干。”朱棣不悦道,“朕需要钱,国家也需要钱,难道江山社稷、天下百姓,都要为富绅让路?”

“这个……”李青砸吧砸吧嘴,无言以对。

沉吟片刻,李青道,“织造局还行,但瓷器、茶叶什么的臣不懂,也分身乏术。”

顿了顿,“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富绅空出来的桑田补上,没有桑蚕,再好的织机、技艺再高超的纺织工人,也织不出绸来。”

“这个朕已经知会夏原吉了,你大可放心。”朱棣道,“你安心弄织造局就成,至于瓷窑……既然你忙不过来,朕找其他人办就是。”

李青点头,问道:“皇上,咱大明的国库还够支撑吗?”

“有一点紧张。”朱棣骂骂咧咧,“都是建文那混账乱撒钱,赋税本就不高,他一通乱降,加上靖难之役的花销,把国库都快薅干了,娘的……

朕还没花呢,就没钱了!”

其实朱棣也没少花钱,而且比建文花的还猛,但他花的钱,几乎都用到了正处,这一点,确实比建文强。

朱棣气愤的是,建文给他开了个坏头。

他得位不正,更不愿得罪百姓,所以他废除建文新政时候,却保留了建文税赋政策。

而且,为表他更爱民,朱棣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降了一波税。

大明赋税本就不高,经过连续降税,国库虽不至于入不敷出,却也没多少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