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语成谶(3 / 4)

作品:《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李青气苦道,“你这样会没朋友的。”

朱棣勃然大怒:“你他娘怎么有脸说这话?”

换个人说,他绝不会这么生气。

这话谁都有资格说,唯独李青没有。

“皇上,这次是真有事儿。”李青认真道。

见他不似说谎,朱棣稍稍压了压火气,“什么事儿?”

“我师父忌日快到了。”这话说多了,李青也没了忌讳,“之前因为太忙,这两年忙,我一直没去,现在不是不忙了嘛。”

朱棣怔了一下,脸上的怒色趋于平和,大明以孝治国,虽然帝王可以夺情,但必须得是特殊情况。

“那行吧!”朱棣点头同意,“就一个月。”

顿了顿,“要不要给你派些锦衣卫随行?”

“这倒不用,只是烧个纸钱而已,又不是衣锦还乡。”李青笑道,“我的本事,皇上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棣一想也是,“对了李青,你家人呢,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我是孤儿,从小跟着师父长大。”李青脸不红气不喘。

谎话说多了,也就习惯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真是孤儿,别说爹娘了,祖宗十八代还没出世呢。

朱棣没再说什么,甚至没怀疑张邋遢没死。

在这孝道大于天的时代,没人敢拿长辈死了开玩笑,且在他的印象中,李青也不是那种人。

“早去早回,迟到一日,朕扣除你一个月俸禄。”朱棣哼哼道,“田亩清丈,摊丁入亩的国策很好,你还有没有更好的,一并说出来。”

李青摇头,“暂时没了,以后想到了再进谏皇上。”

富绅的利益被一步步压缩,几近崩溃边缘,若再激进改革,绝非好事儿,一个弄不好,甚至连现在的成果也要毁于一旦。

李青在这时代待了这么久,对这里的弯弯绕再清楚不过。

即便朱棣能实施出来,他驾崩后也会被推到,还可能遭到反噬。

大明能如此已经不错了,只要没有战争发生,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不给官员占一点利益,根本不可能。

~

“先生要出远门啊?”

“嗯,最多一个月就回来。”李青掰下一些嫩玉米,用丝绸包着,又整理出数十本《永乐大典》,见三女面露不舍,笑道,“兴许二十多天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