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回都欲改政,布局生异心(1 / 2)

作品:《宰辅大人是朵黑莲花

国都官邸多,眼线多。未经传召回都,又大摇大摆在行街走,只怕不妥。

顾七眉心微蹙,不由得面露担忧。仰头看向元哲,他好似并不在意。

“若明日陛下问起,当如何应?”

顾七噎住,慌垂下头。不知为何,自己所思所想,总能被元哲一眼看穿。

元哲歪头看着顾七,明眸在灯笼照耀下,显得异常发亮:“本王教你。只一句话,便够。”

顾七迷茫抬头,呆问一句:“什么话?”

“就说...”唇角微扬,径直探过去拉住顾七的手。

一股冰凉传入掌心,元哲微怔。

他凝视顾七,心中低喃:就说,本王想你了。

本是玩笑话,咽入肚中,却浸入肺腑,泛出淡淡涩苦。

元哲满眼心疼,不自觉回掌紧握,欲将这小手捂暖些。

即便已入亥时,街上行人依旧熙攘,两个男子这般亲昵,引人偷笑议论。

顾七顿时红了脸,欲将手抽出,奈何元哲紧紧攥着,动弹不得!

她强压火气,咬牙低吼:“殿下!这不成体统!”

元哲硬拉着顾七,昂首阔步,全然没有理会周围的异样目光。

顾七拗不过,只好用衣袖掩住臊红的脸,步子越发加快,恨不能立刻到客栈才好!

“到了。”

一路疾走,猛地被元哲拽了回去。顾七放下衣袖,登时被檐下一排金灿的琉璃灯晃住了眼。她快速眨眼,待适应强光后,朝匾望去,上面写着“雀鸿楼”三个大字。

国都繁华,几乎隔条街便有一家客栈,可旁的客栈同这家比起来,都逊色不少。客栈独大无偶还是其次,关键在于客栈近邻皇宫,且寻常百姓进不得。

这里是学子赶考歇脚的地方。

前进一步,便是高官厚禄。

顾七望着出入客栈的文人学士,手中持着各色书卷,面容枯瘦蜡黄,眼神呆滞,麻木地说着“之乎者也”。

澜国重文轻武,文人骚客备受敬重,引多少人趋之若鹜,纷纷效仿文学大家。天资聪颖者,挥毫泼墨,赢得满堂喝彩。资质平庸者,吟出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句,便觉灵魂脱了俗身,可与圣贤比肩,指点江山。

自古国将不国,都是先烂了内里。澜国秀才不做兵,为逃保家卫国的命,稍稍殷实的人家,挤破头也要争一个秀才位。即便年年强征壮丁,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者比比皆是。

“且看看,这便是澜国济济人才。”元哲面色凝重,恨恨看着形销骨立的男儿:“纵满腹经纶,于国何用。”

顾七仰头,见元哲怒目而视,胸中似团着烈火,欲将这雀鸿楼焚为灰烬!

“殿下...”

顾七不知如何宽慰,只得轻拍了拍元哲的手。

雀鸿楼的掌柜是个人精,自元哲进了客栈,便做起了跑堂伙计,频频上楼送些茶水果子,生怕招待不周。元哲心生烦躁,命他再不准打扰,方得了清净。

即便寻了边角的屋子,也能够朦胧听到诵读和翻书声。

掐掐算算,年初,就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了。

裴启桓仅凭着乡试的一篇治水文章,便能够直接越过会试和殿试,提拔为翰林学士,可见厉害!

顾七不由得心生赞叹,却又不禁联想,裴启桓是否也曾这般,昼夜不休,苦熬到油尽灯枯。

元哲支开窗,指着堂下一个背书的花胡老翁:“众人皆赞他精神可嘉,本王却惜他大把光阴付诸东流。若百姓皆如此,不消两年,云国便不费吹灰之力,灭了这偌大的国。”

顾七端起茶盏,掩住心虚。

悄抬眼看向元哲,见他凝望着堂下老翁出神。眼神从先前的失望难过,转变为刚毅决绝。

至此,总算明白了元哲回都的理由。

顾七并不着急,执起茶壶给自己添了茶水,静静等着元哲开口。

“裴启桓。”

顾七抬眼,迎上元哲肃穆神情:“怎么了殿下?”

“若执意改政,废了文臣一众优待,何如?”

顾七沉眸,烛光亦未能照进幽暗眼底。饮尽盏中淡茶,缓缓开口:“殿下此举,是与澜国文臣为敌,可想过后果?”

元哲沉默,冷风透过窗,轻吹着后背,引得脊背发凉。他牙关微紧,攥着茶盏的手不由得加大了力度:“生死报国的铮铮男儿,一刀一枪挣来的功名,到头来,却不如文人高谈阔论更能赢得敬重。这又是何道理?”

顾七神色如常,只淡淡看着桌上忽闪的烛火:“殿下既有了主意,又何必问臣呢?”

元哲微惊。

即便知道她洞悉人心又聪慧异常,却还是被她波澜不惊的模样唬到。生在帝王家,又经历那等刻骨铭心之事,早练就了一副假皮囊。哪怕柳纪纲、赵煜这般近臣,亦猜不透自己的心思。

元哲单手扶额,又细细看了看顾七。

看似乳臭未干,实则内有乾坤。他不禁疑惑,到底是自己遇到裴启桓,不由得卸了防备,还是二人本就有着天赐的默契。

顾七并未察觉迎面而来的深情目光,心里暗暗想着,如何借助元哲,搅翻朝堂。

不自觉蹙起眉,转着空盏,盘算布局。

可为何,顿生相助念头,居然希望同元哲一起,改变这澜国危局。

顾七越发不安,自己竟在不自觉间,在为澜国考虑!

不!我是顾七,是云国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