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所见略同(2 / 2)
作品:《一世骁雄》“哈哈哈哈,好,不愧是仇家人,准你所请。”
“谢陛下!”
仇鸳这次本来是打算和父亲一起留在河北值守的,却不想父亲去让他跟着献捷之师一起回了京城。
“福柏?”
“臣赵福柏拜见陛下。”
“不错,身为宗室子弟,此战却率部先登拔城,不亏是我赵家人,以后见朕可称伯父,见太子可称兄长。”
“臣谢陛下隆恩。”
“嗯?”
“...谢过伯父。”
赵福柏在平叛之中,独领一都两千五百人,先后在攻下石邑、真定两县的时候,率部先登破城。
要知道先登在,在军功之中可是大功。
“臣...也有所请。”
“说来。”
“江南吴逆作乱,臣为宗室子弟,自当杀贼平乱,请伯父准臣所请。”
道君皇帝听过之后却笑了笑,“哈哈哈,我知福柏忠勇,也知道雍王一脉历来公忠体国,可你还没成家呢,你岳父的两个儿子还有一个侄儿都在淮南,朕怎么好意思在把你这个未来女婿派去。”
傅懋修闻言后道:“陛下言重了,傅家子弟为国效力,职责所在,况且福柏虽为臣之婿,却也是宗室,自当为家国尽忠。”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道君皇帝还是拒绝了赵福报所请,让他完婚之后在行安排。
随后杜客师、贺拔旭、周铁冠、苏锻等一众将领,道君皇帝都一一叫出名字来,与他们说话,并亲自开口授封他们爵位官职。
最后一位是副元帅程锦堂,作为亲自指挥灵寿之战的首功之臣,直接被封为武康侯。
而众将自仇鸳以后,也是各个都请战,只有王林怀觉得自己被陛下第一个点名的殊荣,居然忘了这茬了...
不过道君皇帝除了答应仇鸳的,剩下的都告诉他们休整几日,另有旨意。
而后命太子殿下在宫中设宴款待这几十个骁将,而单独留下英国公傅懋修说话。
两人没有继续坐在殿中,而是出了大殿,在大明宫露台上走了走。
“李世忠的奏表昨日到的,他命三郎和马巍把守江北的和州扬州,自己已经去了江州,准备集结张既、郭侃、还有怀江麾下的各部,在加上两卫禁军。十几万大军顺江而下进攻叛军,现在他人应该已经到了江州了。觉得李世忠此行,胜负几何?”
傅懋修听到这份来自江南最新的奏报之后,思虑一下随后道:“五五之间吧。”
赵令渊听后叹了一口气道:“若是李世忠不能一战功成呢?”
“江州、鄂州、安州...都会在叛军的兵锋之下,摇摇欲坠,叛军可以直接威胁荆州襄州,以及淮南...可这仗李世忠又不得不打,若是臣在那个位置上,所做的选择也是一样的。吴逆的第一个选择一定是和州,只要打过江北就能沿着运河北上,现在扬州又兵少,想要收复采石和润州力有不逮...”
“...反而是上游的江州和鄂州有张都督和楚王的数万大军,而安州郭都督麾下的也能抽掉出三万人来,兵力足够了。而就算江州之军不出击,待敌攻不下和州之后,还是要寻机进攻上游的江州的。而旬月之间,叛军尚立足未稳,是剿灭叛军最为容易的时候,否则一旦迁延日久,让叛军稳住局面,到时候没个三年五载江南之乱的决不能平息的...”
傅懋修基本上是把出兵的有利条件和不利之处,包括人心、地势、兵力、战力等因素在庙算层面上都说了个透彻。
而道君皇帝听了之后愈加皱眉,他却没想到傅懋修的分析跟前线的李世忠的奏章说的,几乎没有出入。
这时候道君皇帝甚至希望这是李世忠傅懋修亲家二人商量好的,而不是局势真的就如此恶化了。
可这两人一在南,一在北,最少有三四年没见过面,根本没机会暗自沟通...那就只能是两位元帅所见略同了。
随后,两人又在大明宫前走了走,谈论了一下是否继续往江南增兵,以及该抽调何处军兵等问题。
傅懋修的提议再调三万边军,加上太子殿下从关中巡防也带回两万边军,再从刚刚经历过河北战事的七万大军之中,选拔五万人,共十万为新军,而后从禁军之中拣选精壮填充边军缺额...
等于是明摆着提醒道君皇帝,现在想要变革军制,整肃禁军就是最佳时机!
这时候因为战事,阻力最小。同样那几个能打的,有分量的武将勋贵,不是在外坐镇,就是在前线平叛。
而道君皇帝虽然是想要革新军制,要面对最大的阻力就是勋贵武臣们,对于现在的禁军中的利益输送,已经形成了极大的脉络,若是太平无事还好,一旦现在这样有战事,禁军的表现...
很快就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