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精锐(1 / 2)
作品:《一世骁雄》民变是庐州刺史的说辞。
庐州司马给出的军报上清楚的写着,乱匪高喊八个字的口号:“红莲业火,焚魔救世。”
并且还都扎着红色的头巾...
虽然已经被自家媳妇儿提醒了,红莲道最近就会起事以响应江南的吴王之乱,但傅津川也不能千日防贼,只能是先考虑江南之敌。但眼下庐州起了火,就另当别论。
奇袭之策,立马就作废了。
权衡之下,傅津川的决定是先灭后院的火。江州?自谋多福吧...
提起三十年前的贝州之乱,现在不少亲历者可都是心有余季。
若是让这把火烧起来,可能比吴王叛乱还要让人头疼。傅津川作为大都督,在淮南东七州之地,军务皆可一言而决。
同时江淮行军大元帅府并未裁撤,所以在整个江淮用兵,也依旧是可全权而定。
随即傅津川命史万年带两都骑兵先行,贺拔旭带他本部两都步军,一都骑军为后军,以及靖南军全部五都之兵。在加上都督府牙兵一千五百人,合计步骑两万余。
直扑庐州寿州而去。
庐州地处淮南腹地,环抱巢湖,历来南北相争之时都是军事重镇。
司马雷勃看着城外一片红头巾的乱匪,心下是十分的庆幸。
原本这庐州的防务,只能说聊胜于无。还是江南吴王造反之后,大都督傅津川亲自把这治下军州跑了个遍,让各州整顿防务,还时不时的让都督府的属官巡察。
于是乎原本有些松懈...或者漏洞很多的庐州,包括下属的舒城、庐江、慎县、东关等几处城池关隘的防务,都被雷勃整肃了个遍。
他是淮南大族出身,虽然年轻,但却做到了庐州司马的位置,这也主要是借了同族叔父南康伯雷煦的光。
不过这雷勃到底是有几分本事,再被傅津川训斥一顿后,庐州的防务不说固若金汤,最起码他有底气能守到大都督的援兵赶到。
而城下的乱军,或者根本不能称之为“军”,最多称之为乱匪。
这些乱匪很是勇勐,在攀城墙的时候一个个不要命的蚁附而上。
好在城墙上的准备的箭失、弓弩、滚木、擂石的守城物资充足。而庐州城内也有三千守军,刺史还组织了团练协助守城,守个十天半个月,想来是没有问题的。
城下的红莲道信徒,全都跪伏在地,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一个身穿红色道袍的男子正在念念有词。
“...红莲业火,降世焚魔!”
“我已经施法完毕,你们可以放心的去了,只要你们心中默念我们的口号,必然能早登极乐,脱离世间苦海...”
“红莲业火,降世焚魔”
红衣道人的声音,连在城上的雷勃都听到了。他很疑惑,这明显忽悠人的东西还有真有人信了?
“还是有些仓促了,教众们虽然整日习武,也编练过队形,但到底差了些意思,又缺乏攻城器械,想拿下庐州看来要费些时候了。”
庞知古看着城外乱哄哄的红莲道教众,颇有些无奈道。
方蛟道:“不习战那就以战代练,咱们这里只要能拿下庐州和巢县,就能策应薛巨鳞所部,到时候吴王的水军北上,就可以直驱寿州了。过了寿州,怕是京畿道的官老爷们都要吓得屁滚尿流了。”
这支所谓的乱军也好,乱匪也罢。都是红莲道教众,原本就藏身于大山中,以山贼之称掩人耳目。这次也算是为了大业倾巢出动。
按照庞知古的谋划,是多地同时发动,让朝廷疲于应对。
庞知古与方蛟在寿州、庐州,方虬在黄州,方氏兄妹的最小的方虹在襄州,方虬弟子张侠在川蜀...
历来民变,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淮南道这些州县的小民,本来日子肯定也是艰难些,特别现在江南正在发生叛乱,为了平乱赋税又重了些。
而地方官为了好处,层层加码。朝廷本来是希望多跟富户收些税赋,但到了下面的各级官吏,还是觉得升斗小民比较容易盘剥些...
所以红莲道“义军”从山里一钻出来,在一扇动之下,立即就有不少人从贼,短短时间内就裹挟了数万人。
但这数万人,良莠不齐。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红莲道藏匿山中的数千信众组成的精锐,这部分人在山中整日操练,颇有些军伍之风。
还有数千人是附近望风来头的山贼流寇,以及红莲道早就笼络的江湖人物。
这些人虽然颇有些精悍,但很难调度统一。
剩下的人就是主动来头的活不下去以及被裹挟的小民。
这样一支难以称之为“军”的乱匪,在前期算是连克连捷,打下了好几个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