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72章 酷爱折腾(2 / 3)

作品:《盛唐挽歌

“在下乃是赤水军节度判官,是从其它藩镇借调过来的。嘿嘿,你说巧不巧,我和王军使祖籍是一个地方,出生的故乡也是一个地方,只是某长王军使几岁。

这次郎君要来河西,王军使特意将某调到了这里,还升了官。郎君可是某的贵人哦。

郎君不妨与某官职相称,免贵姓郭。有什么差遣的话,某与麾下这五十赤水儿郎们一定尽力。”

郭军使很是健谈,三言两语把话说清楚了。

简单来说,就是王忠嗣担心方重勇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怕他因为意外被人欺负甚至殒命。毕竟,王忠嗣军务繁忙还要防备吐蕃,肯定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盯着方重勇。

河西这边的亡命之徒很多,杀了人奔西域流窜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这里,身份并不是绝对有效的保护伞,身边没有人护卫是不行的。而且这种护卫的级别,要提高到边军骑兵小队这种档次。

之前那几十个袈裟被抢走,身上衣服都被扒光的天竺僧侣,就是活生生的反例。

所以王忠嗣特意从别处借调了不属于河西节度府的官员,而且还是自己的老乡,兼祖籍地都一样的熟人。

并且还给这位升了官,卖了人情。

这位节度判官不是节度使麾下建制的,而是属于赤水军内部建制的,也只有赤水军这种超大编制的军有类似官职。

严格说来,这是个地位比较高的闲职,有时候有权有时候又没权,充分反应了大唐官制中弹性+任性的一面。

赤水军使由河西节度使兼任的时候,节度判官才是具体执行人,那时候这个职务才能显示出含金量,往往充当着“代理军使”的职责,要负责一些赤水军日常管理的事务。

判官不是负责判决的官,“判”字在官制里面多有“执行”的意思,判官理解为“执行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不过现在王忠嗣本人就担任着赤水军使,身上并没有兼任节度使,所以这个赤水军节度判官,权力就与王忠嗣的官职部分重叠了。

很显然,眼前这位节度判官不可能跟给自己升官的贵人王忠嗣抢权,那么这个官职自然就变得有名无实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未来岳父王忠嗣给未来女婿方重勇量身定制的“保镖团”的领班。位高权重不能用,吓唬吓唬丘八们倒是挺好使。

当然了,由此也看得出来,王忠嗣在着力培养方重勇,甚至不惜假公济私“借”他五十个赤水军精兵试试水。这位郭判官,应该也是有些本事的,要不然王忠嗣犯不着往自己团队里面塞酒囊饭袋。

想到这里,方重勇上前热情的与这位郭军使握手以示亲切。

“郭子仪!你说够了没有!”

崔希逸一甩衣袖,不耐烦的呵斥道!

他对这个外来空降的什么赤水军节度判官,是一点好感也没有。

郭子仪!

方重勇握住“郭判官”的手停在原地不动了,他看着眼前面色和蔼毫无架子,似乎人畜无害的中年大叔,很难将其跟那个历史上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年的“郭令公”联系起来。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方重勇在心中暗暗感慨,慢慢收回手,对着郭子仪叉手行了一礼,又对崔希逸拱手行礼道“节帅,有件大事,要去节度府再说,非常急!”

看他面色肃然,崔希逸心中犯嘀咕,面上不露声色的缓缓点头。

在他印象里,这位出关中就玩消失的“方衙内”,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好鸟!

来西域的原因,应该就跟长安的那些勋贵子弟们一样,可能是看过某个边塞诗人的作品,觉得很过瘾就想来河西见识见识。然后再回长安吹吹牛。

这些人要的是西域的浪漫,而不是西域的苦寒!更不可能在这里建功立业!

等过段时间腻歪了以后,这一位心性未定的少年一定会吵着闹着要回去的,到时候又是件麻烦事。

只是以目前情况看,似乎……不太像啊。

“如此也好,你随我来。”

崔希逸对随员招呼了一声,走在前面引路。郭子仪走在方重勇身边落后半个身位,而在一旁看傻眼了的独孤峻,这才感受到方衙内强大的社会关系,有多么恐怖的威力。

……

“去赤乌镇,通知王军使,有大事。”

郭子仪将腰间鱼符递给一个赤水军士卒,低声吩咐道。

此时此刻,一行人正在观看,那枚静静躺在节度府书房桌案上的白亭军鱼符。

“此符与我手持的那枚赤水军鱼符规格一模一样,只能调动不超过五十个士卒。而白亭军,应该有兵员一千七百,实数一千四,缺编三百。”

郭子仪指着桌上那枚鱼符说道。

鱼符一式两份,一份保管在统兵主将那里,上面写了“合”字,这款只可能有一份,绝不可能是复数。但另外一份,则是军中有几个对应官阶的军官,就有几个。

使用的时候,拿着有“同”字的鱼符去找主将堪合,便可以调动兵马。不使用,则用来作为军官的身份凭证。

鱼符的材质与款式,则决定了调兵的数量上限。郭子仪手中和桌面上的那个,是层级最低的一种,最多只能调动五十人。

“边军假扮盗匪,截杀僧侣,抢劫绢帛……”

崔希逸沉吟不语。

这种破烂事,他早就听说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下令严查,最后不了了之。

实际上,也只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