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齐国的米袋子(3 / 3)

作品:《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但是,此岛河流众多,雨量充沛,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使得岛上土壤异常肥沃,农业条件极为优越。而且,开化岛四面环海,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季节的更迭,气候炎热,农作物基本上可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绝对是农业生产的最佳之所在。

齐国在相继废黜了几个土著王国后,逐步掌握了开化岛的控制权,数十年间,不断往岛上塞入新的移民,迄今为止,人口规模已达九十多万,较四十年前,足足增加了五倍之多。

这里开辟了成千上万的种植园,使得该岛很快便成为齐国的主要粮食供应地,生产的水稻、玉米、花生占据国内产量的三成以上。

橡胶、蔗糖、咖啡、油棕、可可、木棉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原料基地。

可以说,齐国只要将开化岛牢牢地握在手里,就算以后国势败落了,起码也能靠着这座岛屿上甚为优越的农业资源,不虞有饥饿之困。

故而,早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尚未退出这座岛屿时,齐国政府就已作出产业规划,要将开化岛打造成帝国的农业基地,从而保证数千万子民的“米袋子”。

有鉴于此,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对种植园和农户所生产的稻米、玉米、花生、油棕等作物进行深度加工,然后供应至汉洲本土及诸多海外领地。

永安的前身巴达维亚自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城初时,便随着荷兰人的商业触角延伸,逐步发展成世界海上贸易联络中心,贸易扩及亚、欧、非三大陆,并成为南洋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齐国将其纳入治下后,为了证明自身的优越性,不仅没有取消和压制其固有的贸易地位,还不遗余力地投入各种资源,倾力打造其作为贸易自由港的新身份,赋予其更多的贸易优惠政策。

因而,作为一个本地粮油生产商,倪国禄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就不仅仅是永安城,也不是整个开化岛,而是规模更为巨大的世界市场。

所以,他在自家小舅子这里叫苦,可以说是纯属做戏。他所经营的粮油作坊虽然规模不大,效率不高,但凭借低廉的粮食收购价,即使利润不多,但架不住市场需求广,每年的收益还是很可观,足以让他及家人过上殷实的生活。

就凭他在永安城中拥有的这座宽敞的二进院落,就说明他兜里还是有“几个钱”。

但做生意,讲究的是不进则退,眼瞅着那些引进大机器生产的粮油商规模和效益日益增长,抢占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倪国禄如何甘心这般碌碌无为。

老丈人家在威远经营了数座规模不小的种植园,听说效益不错,估摸着每年的收息也得有好几万吧。

那是不是可以打打感情牌,通过妻子的名义,向老丈人家借个几万块钱,自己也从本土采购几台先进的大机器,将自家的粮油小作坊更新换代,从而做强做大,谋一个百年富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