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一章 弘扬北海精神、树立爱国典型!(1 / 2)

作品:《兰芳

环北海地区的殖民地被全部拔除的同时,谢峰统领的军队也顺利从唐努乌梁海地区出发,北上进攻库兹涅茨克。

库兹涅茨克守军不多,被联邦军队突袭之后,很快覆灭,谢峰首战取胜。

在库兹涅茨克取得胜利之后,谢峰再接再厉,统领军队又很快攻克了托木斯克,再然后转向东北攻取叶尼塞斯克,随后攻取了近在咫尺的雷宾斯克,进而南下攻破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转了一个圈,谢峰统领的这支军队轻松毁灭了五个俄罗斯帝国的据点,然后顺利凯旋唐努乌梁海。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轻松的事情,可是谢峰却觉得这场作战实在是有点轻松。

此番出击对于谢峰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

因为他和苗旷、颜维星一样,本来以为会遇到比较能打的对手,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现中华联邦的军威,结果对手居然是轻轻一推就能跌倒的废柴。

如此废柴的对手,当年带清到底是怎么让他们讹诈走那么多领土和好处的?

哦,原来带清也很废柴啊!

懂了!

不过说实在的,之所以大家伙儿都感觉到俄罗斯帝国的军力很弱鸡,倒也不能怪俄罗斯帝国。

主要俄罗斯帝国的精华都在西线和土耳其帝国、波兰打生打死,能到远东地区的都是些loser或者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人,想着捞一笔就走,从官员到士兵都是如此。

这帮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难道是为了给祖国戍守边疆的吗?

非也。

他们主打一个贪污、勒索、能捞多少捞多少。

一百多年前那帮家伙多少还有点土匪和探险家的气质,还能和带清军队打得有来有回。

可时至今日,恰克图条约都签了七八十年了,早就和平了,俄罗斯帝国也暂时停止向东扩张了,所以能来这里的还能是什么人呢?

反正整個俄罗斯帝国从上到下,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到边疆的一个小小士兵,没人觉得中华联邦真的会派兵北上与他们作战。

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只是担忧,但并没有真正的做一些准备,否则她在她做出接纳晋商集团的决策的时候,就应该派遣一支正规军和一名有素养的统帅前去负责接应,并且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但是她没有。

她的精锐主力一边暴揍土耳其帝国,一边兵临华沙欺负波兰人,想着分割波兰的领土,哪有功夫跋山涉水到远东来?

所以中华联邦的军队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对俄罗斯帝国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全面胜利,基本上捣毁了伊尔库茨克总督区,使俄罗斯帝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受到毁灭性打击。

并且此次出击,还在当地蒙古人和使鹿部落面前展示了一下强悍的军事力量,最终促使这些原住民向乌里雅苏台军区派遣了使者,试图向中华联邦靠拢,求取庇护。

兰芳十三年年底,赵学宁在天京得到了来自辽东军区和乌里雅苏台军区的捷报,得知北伐战略完全获胜。

两路大军都取得了胜利,捣毁了俄罗斯帝国将近二十个殖民据点,消灭俄罗斯武装部队近两千人,俘获了俄罗斯帝国伊尔库茨克总督区的总督,将这个总督区彻底捣毁,还接连摧毁了数个行政区。

所以严格来说,虽然中华联邦没有正儿八经对这一地区实施占领,但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个曾经属于蒙元的岭北行省、眼下的伊尔库茨克总督区,就属于中华联邦的军事威慑范围了。

而在这件事情上,苗旷和颜维星不约而同的建议赵学宁对这一地区实施军事占领,并且进行移民管理。

他们认为由此往北地域广阔,虽然气候寒冷,但是这过于广阔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等待中华联邦去探索,国土这玩意儿谁也不嫌多,能占领为什么不占领呢?

颜维星还别出心裁地表示,就算极北之地不去占领,苏武牧羊曾经的北海也必须要予以占领。

不仅要占领,还要立碑纪念苏武的气节,将北海打造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后教育年轻人也能把他们带到这里来接受熏陶,不是吗?

弘扬北海精神、树立爱国典型!

多好的口号!

赵学宁对此很是赞同,感觉颜维星这小子还有点搞宣传工作的能耐。

于是他回信给两人,让他们定时组织军队巡逻他们征战的地区,时刻警惕着俄罗斯帝国可能卷土重来的趋势。

另外,赵学宁便在天京召开国务委员会,准备就恢复蒙元时期岭北行省控制区域的计划进行提案。

在赵学宁看来,这里虽然距离遥远且气候寒冷,但是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农业耕种用地,以前的中华王朝没能成功利用这里,但是有了铁路加持之助,中华联邦政府就能妥善利用这些地方展开建设了。

但是国务委员会当中有不少人都认为那块土地虽然广阔,但是那边的气候过于寒冷,人口稀少,农业价值不会很高。

且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开发,若要开发就需要注入重金,还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安排移民,到时候人去了,钱花了,未必能得到想要的。

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赵学宁应该妥善思量。

把北海收回来也就算了,那毕竟是一个大湖湖,里面还有鱼,也能放牧,多多少少算有点效益,但是重建岭北省,投入过大,风险过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支持。

于是在国务会议上,赵学宁慷慨陈词。

“这样好的一块地盘,我们不去占领,就会平白无故送给俄罗斯,大清犯下的错误,难道我们还要再犯一次吗?现在看上去是苦寒之地,未必永远就是苦寒之地,现在认为距离遥远,未来谁知道能不能朝发夕至呢?

过去千百年我们都不知道火车是什么,我们都不敢相信有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如火车这般的快速,且日夜兼程,很多东西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存在,正如我们治理国家不能只看眼下,更要着眼于未来,更要为后代子孙作考虑。

我们不能只顾着眼下自己享福,不能只顾着眼下,我们得到了安乐,就不去考虑子孙后代了,法兰西曾经有一个国王,他是个非常不负责任的国王,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瞧瞧,多么自私自利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