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朕也想去那里看看(1 / 1)

作品:《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李顺林月蓉杨昀

林放一路上没停歇,快马加鞭的回到京城,先到了元帅府,见了林铁鹰。“这是逸儿让你交给皇后的?”林铁鹰看着手里的书信,也为李顺担忧。“是的!”林放恭恭敬敬的回道,同时,把他在东境看到的,也跟林铁鹰说了一遍。“父亲,李顺对灭燕国功不可没,犒赏三军,也是为皇上拉拢人心。”林战在一旁开口说道。平定反贼的银子,李顺按军行赏,将士们拥戴他也无可厚非。“君心难测啊!”林铁鹰叹了口气,随后让人把信送到皇宫给林月蓉。林放在元帅府呆了一天,等着林月蓉的回信,他是林逸的随从,跟林逸形影不离,离开时间太长,李顺肯定会起疑心。未央宫,林月蓉看着手里的书信,见李顺受将士们拥戴,当地百姓对李顺的呼声也高,真心为李顺高兴。至于林逸提到的担心,林月蓉只是笑笑,并没有太多在意。随后给林逸下了一道密令,叮嘱林逸好好跟着李顺,争取多立功,其他的事情不用管。“娘娘,李大人的事情,要不要告诉皇上得知?”秋儿是林月蓉的贴身宫女,林逸的信林月蓉并没有瞒着秋儿。“秋儿,东境的事,对外不可泄露一句,尤其是皇上,听到没有!”林月蓉叮嘱秋儿。林月蓉从生了孩子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任性,为母则强,她的心全部扑在孩子身上,李顺在外面打拼,就是为了孩子扫除障碍。再说杨昀,登基后每天忙于朝政,下朝后也是在勤政殿忙着批奏折,来未央宫的次数,都没有李顺多。林月蓉对杨昀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心开始偏向李顺。“皇上驾到!”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喊声。“皇上怎么来了?”林月蓉有些吃惊,急忙整理妆容后迎接圣驾。“皇上万福金安!”杨昀进来后,林月蓉福身行礼。“皇后起来吧。”杨昀微笑着双手扶起林月蓉,看了眼殿内:“承业呢?”杨昀是特意来看孩子的,杨承业已经会牙牙学语,跟杨昀特别亲,每次杨昀来,都是抱着杨昀不撒手,口齿不清的喊着:“乎皇。”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看着萌哒哒的小团子,杨昀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着。“被嬷嬷抱出去玩了,皇上要见他,臣妾这就让人把他带回来。”林月蓉笑着说完,派秋儿去寻嬷嬷。“皇后怎么心事重重的,莫不是承业不听话,惹皇后生气了?”杨昀关心的问道。一瞬间的关心,林月蓉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看来,杨昀对自己的感情自然存在,只是事业心极强,忙于政事,所以才对自己疏远。“你们这些奴才,是怎么伺候皇后的,她心情不好,怎么没人禀报给朕!”见林月蓉含情脉脉的看着自己,杨昀有些尴尬,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奴才发脾气。“奴才罪该万死,请皇上恕罪!”皇上震怒,可把未央宫的太监宫女吓坏了,诚惶诚恐的跪下请罪。“皇上,臣妾没有心情不好,只是看着皇上日理万机,清瘦了许多,有些伤感罢了,跟这些奴才们没有关系。”林月蓉赶紧找了个借口遮掩,以免奴才们真的被杨昀责罚,太监宫女们对林月蓉投入感激的目光。“噢,原来是这样。”“既然如此,都起来了吧。”杨昀不疑有他,命令太监宫女起来。“谢皇上!”太监宫女松了一口气,谢恩后起身,默默的退到殿外,把空间就给帝后二人。不多时,秋儿回来了,怀里抱着小皇子杨承业。“乎皇!”小承业看到杨昀,口里咿咿呀呀的叫着,张开小手向杨昀求抱抱。杨昀看到萌哒哒的小承业,脸上露出喜色,伸手从秋儿怀里接过小城业,语气额外温柔:“皇儿,想父皇了没呀?”“嗯嗯……”小承业听懂了杨昀的话,连连点头,小手搂住杨昀的脖子:“乎皇。”“呵呵……”杨昀被逗的呵呵笑了起来。林月蓉在一旁也跟着笑,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哄了一会儿后,杨昀这才把孩子交给秋儿带出去休息。“皇后可知,李顺在东境,又给朕惹事了。”昨日,杨昀接到东境的奏折,提起李顺平定了几十起叛乱,杀了六万多人,震惊朝野,一向看李顺不顺眼的大臣,联名向杨昀弹劾,怒斥李顺急功近利,乱杀无辜草菅人命,罪无可恕,不适合再待在东境,理应召回京城治罪。“皇上,李顺对您一向忠心耿耿,李顺诛杀的都是燕国的余孽,他这么做,也是为皇上扫清障碍,并不是他心狠手辣,请皇上明鉴!”林月蓉闻听心慌不已,急忙为李顺说情。“皇后不必担心,大臣的弹劾朕没答应。”杨昀开口安慰林月蓉。李顺对他什么样,杨昀比谁都清楚,所以,在金銮殿上,他就已经驳回大臣的弹劾折子,同时,同时斥责那些大臣:“与其盯着李顺找茬,莫不如出去做些利国利民的事,如果你们也能像李顺那样,为安国开疆扩土,朕也可以给你们加官进爵!”一席话,把弹劾李顺的大臣怼的哑口无言,憋气又窝火。他们可没有李顺的才华,新发明不断,若不是手榴弹和地雷,燕国也不至于被灭。“皇上圣明。”听了杨昀的话,看的出来,杨昀对李顺绝对的信任,这让林月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对杨昀一通恭维赞颂。“李顺占领了燕国十三座城池,都是燕国最富庶的,朕真想亲自去趟东境,亲眼看看朕的领土。”想到自己的领土一下子增加了十三座城池,杨昀内心激动不已,尤其听到李顺在那里整顿,开启建设心城池,杨昀的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不过,这也是只是想想而已,朝堂上太多的事情,他忙的时候焦头烂额的,根本没有时间出去。只能望东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