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三代人(2 / 2)

作品:《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李承乾看着穿着一身男装的妹妹李丽质,她一脸的不悦,揣着手道:“孤能够提一些意见也不错,你不用太在意。”

李丽质道:“皇兄,关中要建设还要扩张,早晚要推进到潼关的,连接潼关的洛阳势必要建设。”

“可是,皇兄还没这么大权力呀。”

见妹妹还要再说什么。

李承乾又道:“你是觉得穿着男装来中书省能够自在一些吗?”

李丽质看了看自己正穿着皇兄以前的衣裳,解释道;“反正皇兄也穿不下了,一个女子整天坐在这里,肯定是不合适的。”

李承乾翻看着京兆府的账册道:“锅里加点水,茶叶蛋要煮干了。”

闻言,李丽质垮着小脸,闷闷不乐地往锅中加水。

这里短暂安静片刻,见到李泰与于志宁捧着一大堆的卷宗而来,诧异道:“丽质……也在啊,怎么穿着一身男装。”

李丽质解释道:“来帮皇兄,本来东阳也想来的,不过她今天要和孙神医去看望病人。”

于志宁将卷宗放下,道:“殿下先看看,要有欠缺臣再去拿。”

李泰在桌上铺开一张地图,解释道:“这是潼关的地图,是今年入夏绘制的,应该不会有错的。”

李承乾打量着地图,看着黄河的河道,指着黄河边露出来的一片河滩道:“汛期这里会被淹吗?”

“嗯?”

李泰望了一眼,翻找着一卷卷的卷宗。

李丽质瞧着手忙脚乱的魏王兄,便能想到文学馆平日里行事怎么样的,她帮着一起找,又道:“皇兄应该将这些卷宗整理归类,做好标注与记录。”

李泰有些尴尬一笑道:“文学馆平时忙,疏于整理了。”

言罢,他翻找出一卷卷宗,翻看着道;“每年秋汛都会涨水,会被淹,春夏季节有人在河滩种一些作物。”

想要在潼关建设一个货物的集散地,这是京兆府来年的工作之一,千头万绪也要始于足下。

不多时李慎与李治也快步走入了中书省,道:“皇兄,弟弟来了。”

李承乾吩咐道:“慎弟,稚奴你们将洛阳的河道单独画出来,线条简明些。”

“喏。”李慎与李治当即开始忙碌。

“青雀,孤这里有工部历年修缮城关的奏疏的,我们一起对照。”

“喏。”

兄弟姐妹几人在中书省内,于志宁站在一旁看着面带笑容。

李家的第三代兄弟姐妹很团结,而且在太子的吩咐下能够各司其职,或许李唐再也不会有玄武门那样的事。

这样的李唐一朝,一定会更加强大的。

太子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当太子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会让弟弟妹妹来一起帮忙,接纳他人意见。

于志宁多看一眼,面带笑容默不作声地离开,此刻他觉得纵然前路满是荆棘,将来的风景也一定会很壮丽。

时间一点点流逝,中书省内很安静。

李慎与李治正在画着河道与潼关的线条图,他们要用等高线将潼关的地势画出来。

李承乾与李泰根据地图,打算在城关附近建设一个货物的流转地,通过潼关的水路,一路越过函谷关,进入洛阳,而后直通关中各地。

李丽质慢条斯理吃着茶叶蛋,因为皇兄设计好建设规模,她需要帮忙做预算,之后还有得忙。

不知不觉,就快要入夜了。

李世民亲自与房玄龄,长孙无忌走出承天门,见到还有宫女正在往中书省走去。

心中好奇,李世民就带着几人走向了中书省。

皇城许多官衙屋顶的积雪还未化去,地面上的积雪清扫之后,地面被寒风吹干了。

走到中书省门前,李世民就见到了几个孩子正在这里忙碌,面前放着许多卷宗,拿着一张张的纸似乎在议论什么。

可以见到坐在最中间的是太子,他在给弟弟妹妹安排着各项事宜。

房玄龄躬身道:“臣就先告退了。”

长孙无忌同样道:“臣告退。”

两人离开时,李世民还站在原地望着这一幕。

“父皇?”

听到身后的话语声,李世民回头看去,“是东阳啊,你这是……”

东阳手拿着一卷药经,回道:“女儿与孙神医在城内行医,刚回来。”

言罢,她又看了看中书省内,道:“父皇怎么不进去坐坐?外面这么冷,千万不要着凉了。”

这么一说话,中书省内的孩子都看了过来。

有时候看着这些孩子一看就忘记了时辰,面对她们的目光,李世民正了正神色迈步走入。

东阳来到李丽质身边,小声道:“姐。”

李丽质问道:“今天又看到死人了?”

“对呀,今天看到三个人病死了。”

听到这话,李治与李慎抬眼一看,又迅速收回目光。

东阳解释道:“孙神医说这世上还有很多治不好的病,他教导妹妹面对生死要看淡,不要懊恼,如果看不惯生死那就不要学医,妹妹现在已习惯了,也看淡了。”

李丽质握着妹妹冰凉的手,有些心疼,她是弟弟妹妹中唯一一个要直面许多生死的。

李世民望着此地的卷宗,捡起地上一卷道:“你们在做什么?”

李治乖巧地回道:“父皇,皇兄想要在潼关开设一个货物的集散地,用来运送货物与储备货物。”

“这有何用意吗?”

李丽质道:“节省长安与潼关之间的人力成本。”

李世民试图跟上孩子们的思路,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越听越乱,干脆坐在一旁也吃起了茶叶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世民面对女儿有些质问的目光,心虚的避开。

说什么学到老活到老,每天忙着国事,想要学也需要时间的。

也不知是不是上了年纪,一篇文章总是要看很久,有些想法与方略确实没见过,从以往的经验中又寻不出一个所以然。

李承乾低声道:“等忙完眼前,再与父皇解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