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涌动(2 / 3)
作品:《硝子之城》荒木洋介站在一旁,缓缓点头,接过话题:“在日本,我们常说‘物哀’。它是一种对瞬间之美的沉思,但也包含了对失去的接纳。波德莱尔计划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物哀的味道,演员在镜头下的崩溃并非他们的失败,而是生命无常的具象表达。”他扫视一圈,看向众人,“我们在南非选择这个发布会,是因为这里的景观、环境能够与这种情感契合。这里的自然之美带着一种宿命感,正如波德莱尔所写的那样:美之下总藏有暗涌。”
这时,另一位年长的记者缓缓举手,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那么,您如何回应那些认为这个项目是剥夺参与者自由的声音?尤其是在契约中,据说演员并不完全知情?”
贝尔特朗微微扬眉,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问题。他沉吟片刻,答道:“自由本身便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概念。人们认为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但实际上,自由往往是人在某种边界内寻找到的自我认同。我们的契约内容公开而透明,演员并非被胁迫,而是自愿接受这一过程,愿意在镜头下呈现出某种极致的形象。至于‘剥夺’,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契机——一次重新审视自己、接受自己极限的机会。”
荒木洋介则更为直接。他对那位年长记者说道:“电影是一种凝视,但不仅仅是观众对屏幕的凝视,更是角色对自身的凝视。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镜头,至于选择是否在镜头前崩溃,那是他们的决定。”他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说着,仿佛在陈述一个不可辩驳的真理。随即他低头喝了口水,似乎不再多做解释,留下一种难以捉摸的意味。
当记者们将话筒纷纷递向贝尔特朗和荒木洋介时,周围的光线逐渐暗淡,南非的黄昏将一切染上一层奇异的橘红色。贝尔特朗站在台前,仿佛被夕阳的余晖笼罩。他的表情仿若雕塑一般冷峻,身旁的荒木洋介则带着些许无奈的笑容,静静注视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