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1 / 2)

作品:《读美文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人的性别有几种?

两种,男和女。

你错了!

先来看一个故事:

25岁的澳大利亚小伙威尔原本是一名漂亮的女美术设计师,然而从7岁上学时起,她就一心想成为一名男孩,并且十分痴迷橄榄球运动,渴望能像男生一样在草地上踢橄榄球。威尔23岁时,毅然接受了变性治疗,从一个性感美女摇身变成了英俊帅哥,成为澳大利亚乃至世界橄榄球史上首个变性球员。

通过该故事,我们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生理结构和体貌特征并非判断性别的唯一标准。我们很可能会被“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女儿面下的男儿身或者男儿面下的女儿身”的假象所蒙蔽。

1985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杰·托马斯正式将自己变成了珍妮·托马斯。他这一举动并不只是姓名的更改,而是连他的性别都从男性变成了女性。这一年,珍妮·托马斯四十岁,她说,这一天她已经等了很久了。

在珍妮·托马斯的前半生(那个时候还是应该叫他杰·托马斯)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灵魂寄居在一个陌生的身体里面,他不应该是一个浑身毛发,长有喉结,说话粗声粗气,还有一个可笑的阴茎的男性,而应该是一个女人。

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优秀,并在毕业之后努力找到了好工作,先后有过两段婚姻且都育有下一代。但这种困扰始终在他心底深处。直到四十岁的时候,他才决定,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性别问题。

于是,杰从“他”变成了“她”。她开始试着挑战双重身份,拥有女人的外貌和内心,但同时也拥有作为男人的经历。她开始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对于性别歧视,以及对于“变性人”的好奇心理的研究上来。

珍妮自己即可作为最佳的研究对象,她认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性别身份(即作为男性或者女性的一种心理感觉)和他们的解剖性别是一致的。“就比如当我在母亲子宫里时,医生就已经告诉母亲我是一个女孩,当我出生时,生理上的各种特征也绝对证明了我是一个女性,我用女性的身份长大,并且百分之百认同这个身份。”

但有一部分人却存在着“性别身份障碍”,俗称“易性癖”。他们的性别身份与他们的解剖性别有很大的冲突,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包裹在并不属于他的身份底下生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