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三:八大“不正常”的天才(1 / 2)

作品:《读美文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说过:“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人中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

英国心理学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现代精神病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如希特勒、林肯;科学家中占18%,如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画家中占37%,如梵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劳伦斯、普鲁斯特、福克纳。通过这一研究,他认为,天才的创造性才华和精神病人的病态心理,确实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一个天才的癫痫病患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苏联大文豪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部分学者认为他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如美国哲学家瓦尔特·阿诺德·考夫曼就曾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是存在主义的完美序曲”。

1863年的一个夜晚,陀思妥耶夫斯基来到俄国文学评论家斯特拉霍夫的家中做客,他经常在晚上散步时来这里坐坐,随便聊聊。

那一晚,两人相谈甚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兴奋,高声谈论着各种话题,因为过于兴奋,他在屋子里走个不停。斯特拉霍夫赞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这也让后者更加兴奋,脸上露出亢奋的神情,声音也越来越大。

很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这也是他为什么经常来斯特拉霍夫家里做客的原因,因为聊得来,同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赞赏。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斯特拉霍夫静静地听着。可是突然间前者停了下来,随即房间内异常安静,静得让人恐惧。这时,斯特拉霍夫已经感到有些不对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嗓子里发出一种持续不断的怪声,当斯特拉霍夫想要站起来查看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突然晕倒在地,身体不停地抽搐,口吐白沫。

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过于兴奋,他的癫痫病又犯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严重的癫痫病患者,弗洛伊德曾经这样描述他的人格特征:“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症患者、道德家和罪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患有癫痫病,9岁时首次发病,从那时起癫痫病就从没有离开过他。由于发病越来越频繁,39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记录每一次的发病情况,直到59岁去世时,一共发病102次。

弗洛伊德曾经运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进行分析,他认为病症不是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而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出于心中对父亲之死的愧疚感与负罪感。

弗洛伊德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存在“俄狄浦斯情结”,前面提到过,这是一种恋母弑父心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是个酒鬼,据说经常在醉酒后打骂他,但也有人说父子间关系不错,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18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突然去世,在内心短暂的狂喜之后,一股强烈的负罪感与愧疚感袭来,这也使得他的癫痫病越来越厉害。当然,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猜想。

随后,很多学者和医学专家们否定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并非纯心理症状,而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脑部受损或者家庭遗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死因不明,有传言说是其酒后打骂手下农奴,结果被对方用伏特加灌死了,也有人说是自然死亡,但之后有证据显示他是死于癫痫发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显然遗传了这种病症,也没能逃出癫痫发作而死的命运。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饱受癫痫病之苦,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在《白痴》里的梅什金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斯麦尔佳科夫都患有癫痫病,可见这种病症对他的影响之深。当然,他也从癫痫中得到了某种好处,就是每当因癫痫病发作而精神紊乱时,他的灵感就如泉涌般出现,他在给哥哥的信中也写道:“以往每次我经历这种神经紊乱时,我都会把它用在写作上;在那种状态下我会比往常写得更多,也会写得更好。”

实际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得的是癫痫病的并发症,被称作“多写症”,这也是他成为一名高产作家的原因之一,他一生写了十九部作品,并留下了大量的笔记、日记和书信文字。多写症病人有一种持续而旺盛的写作冲动。根据精神病学家的临床案例,很多病人每次前来就诊都会带着一两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有些患者则以画图来表现。

:在优雅与抑郁之间游走的灵魂——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

1934年,一位憨厚淳朴的英国村妇找到了一份女佣的差事,而女主人正是年过五十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工作第一天,这位女佣就被吓得够呛。当她正在打扫厨房时,清晰地听到了楼上浴室传来的谈话声,好像有好几个人在热烈地讨论,但她很清楚屋里只有她跟弗吉尼亚·伍尔夫两个人。于是,胆战心惊的女佣悄悄走上楼梯,发现浴室中确实只有女主人自己。

后来,女佣习惯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言自语,她发现伍尔夫情绪低落时就会独自走进厨房坐下来,然后忘了想要说什么;有时也会在花园散步,步履缓慢,作沉思状,她沉浸在思考中无法自拔,以至于经常走着走着就撞到了树上。

七年之后的一个午后,女佣看见伍尔夫出了门,但一直到晚饭时也没回来,丈夫走进她的房间,在桌子上发现两封遗书。几周后,她的尸体在河边被发现。警方在她的衣服口袋中发现了很多石块,因此推测,她是自杀的。

伍尔夫的遗书是写给丈夫的,信中饱含深情与痛苦的诉说: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我最最心爱的:

我确定我又要发病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承受一次这种可怕的经历。而且这一次,我没办法恢复过来。我已经开始产生幻听,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要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你给予了我最无与伦比的幸福,你在任何方面都做到了无可挑剔。直到这个可怕的疾病来临,我都不认为会有两个人比我们更幸福。

我撑不下去了。我知道我正在毁掉你的人生,而没有我你原本可以很好。我知道你一定会的。你看,我甚至都没办法好好写这玩意。我无法阅读。我想说的是,我这辈子所有的幸福都是因为有了你。你对我有着毫无保留的耐心和体贴。我想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真的有人能挽救我,那一定是你。一切都离我而去了,除了对你的信念。我不能再继续侵蚀你的生命了。

我相信没有人能比我们曾经拥有的还幸福。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遗书中说的是什么病呢?让这位优雅的作家选择死亡作为解脱。原来,伍尔夫患有“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又被称为躁郁症、双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身上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会表现出人格缺损。

了解伍尔夫的症状,要从其复杂的家庭背景谈起,她来自一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矛盾与口角,其中伍尔夫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最深。

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伍尔夫第一次精神崩溃,源自于两位兄长的性侵犯。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中提到过此事,这一事件对她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与其日后的自杀有直接联系。因为这次创伤,伍尔夫成年之后十分厌恶并恐惧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对于同性的依恋甚至一度成为她感情世界里的重心。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父母相继离世,这对她造成了很大打击,再加上生活中的不幸经历,让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易碎,在外人眼中,她是那么优雅,又充满神经质,一生游走于优雅与疯癫之间。

曾有人这样描述她:“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中经历过四次精神崩溃:1895年,母亲的病故引发了她的第一次疾病发作,那一年她13岁;1904年,父亲的去世让伍尔夫再次精神崩溃,她从窗户跳了下去摔成重伤;1913年再次发作,她吃了一百多粒安眠药,所幸抢救及时;1941年,伍尔夫最后一次精神崩溃,这一次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伦纳德·伍尔夫在自传中回忆了妻子发病时的情形:“在躁狂阶段她会极其兴奋;她思如泉涌,口若悬河,在最严重时会语无伦次,她会幻视幻听,比如,她曾经告诉我在她第二次发病时听到过窗外花园里的小鸟用希腊语唱歌,在躁狂阶段她也会粗暴地对待护士……在抑郁阶段,她的想法和情绪则与躁狂阶段完全相反。她深陷在忧郁和绝望之中,她少言寡语、拒绝进食、拒绝相信自己有病,坚持认为她当前的状态完全是咎由自取,最严重时,她会试图自杀。”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游走于优雅与疯癫之间,正常时她是那么优雅安静,而发病时简直变了一个人。最终,这位出色的作家还是没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蚀,决定彻底告别痛苦的人世。

:家族式自杀诅咒——海明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知名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翌年该作品又为他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晚年在家中自杀身亡,与其家族其他成员一样,都没能逃过自杀的悲剧命运。

海明威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患有同样的精神疾病——躁狂抑郁症,两人的经历也十分类似,饱受着病痛的折磨,最终因无法忍受病痛而终结了自己的人生。

海明威这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他曾在同一年中经历过两次飞机失事,其中第二次伤得最为严重,所幸大难不死,但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状态开始出现问题,这位受人尊重的大作家经常表现得自负、好斗、行为乖张,甚至粗暴地对待他的妻子,就像变了一个人。

海明威开始毫无节制地饮酒,这也让更多的疾病找上他。随着海明威精神状况的恶化,他经常性失眠,并被噩梦纠缠折磨;他曾在朋友面前摆弄步枪,不止一次地模仿自杀场面,让在场的人惊恐不已。同时,妄想症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他认为政府要来捉拿他,家里遭人窃听,一切都处于别人的注视之下;他担心被捕入狱,担心在古巴的财产被卡斯特罗政府没收;他甚至认为朋友和家人会谋杀他……

不仅是海明威,他的家人也饱受折磨,所以妻子不得不将他送到一座著名的精神病诊所,为了掩人耳目,还需要秘密地接受心理治疗。事后,医生确诊了海明威的病症属于躁狂抑郁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海明威接受了治疗,电击疗法虽然缓解了病情,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让患者丧失了部分记忆,这对于一名作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海明威曾给友人写信道:“这些做电疗的医师不了解作家……他们毁了我的脑子,抹去了我作为一生资产的记忆,因此毁了我的事业,这样做到底意义何在?”

丧失了写作能力的海明威,正在一步步走向地狱,此时刚刚60岁的他,看起来却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终于,在1961年的一个早晨,在他们爱达荷州的家里,一声清脆的枪响惊醒了妻子与树上的小鸟儿,一代大作家海明威举枪自尽,享年62岁。

揭密海明威家族式的悲剧命运。

海明威饱受躁狂抑郁症的侵扰,而这种精神疾病已被证明具有遗传性,海明威家族没能逃过自杀的厄运。

海明威28岁的时候,父亲自杀身亡;他的妹妹厄休拉也因饱受癌症和抑郁症之苦选择自杀;十几年后,海明威唯一的弟弟莱斯特因患糖尿病需要截肢后举枪自尽;海明威的孙女玛尔戈也因吸毒而患上了严重的狂躁抑郁症,并在海明威吞枪自杀35年后神秘死亡,相关部门最终认定玛尔戈死于自杀。

在海明威其他家族成员中,都或多或少地被精神疾病所困扰。海明威家族的自杀魔咒持续了整整四代人,直到数十年后,他的孙女玛丽尔·海明威才破除了魔咒,她是好莱坞女演员,用积极热情的生活方式结束了这场诅咒。然而,破除魔咒的过程并不容易,玛丽尔告诉媒体,她是通过长期的瑜伽与冥想才活了下来。的确,爷爷自杀,父母酗酒,姐姐吸毒,丈夫患上脑癌,这一系列打击都预示着玛丽尔将会重蹈覆辙,然而她却最终战胜了魔咒。

根据一项统计显示:作家患躁郁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10至20倍,患忧郁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8至10倍,而自杀的概率更比普通人高出18倍。

像伍尔夫和海明威一样饱受躁郁症困扰的作家还有很多,如巴尔扎克、查尔斯·狄更斯、果戈理、高尔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左拉,等等,这些天才光环的背后,无不忍受着非人的折磨。有时真的很庆幸,还是做一个普通人更好。

:精神失常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约翰·纳什约翰·福布斯·纳什,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