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 54 章(2 / 3)

作品:《红楼之首辅家的小娇妻林黛玉陆离

话音未落,便被楚三栋打断:“爹,这位公子可是我们家的大贵人!”于是将陆离说教他认字儿读书,还送他一本书,给他百亩良田让他尽情鼓捣,还保证他们父子俩的生活等等之事都跟楚老汉说了,还小心翼翼把陆离给他的书掏出来给老汉看。

楚老汉半天才反应过来,叹一声:“我们祖上真是冒青烟儿了呦,菩萨显灵,阿弥陀佛……”念了一大串,又要给陆离磕头。

陆离忙扶起他,说:“老人家,不是我施恩于你们,是令郎值得我这样做,相信我,令郎未来的成就,会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士农工商,农业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根基。连最末流的顶级商人都能被后世当做财神崇拜,楚三栋若是真能将粮食产量翻几番,让老百姓都有饭吃,再不受饥馁之苦,就是朝廷也会大肆嘉奖的,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呢。

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古代匠役之家很多都是世世代代从事一种职业,积累下丰富的经验、绝技,不是现代那些泛泛而学之人能比的。像楚三栋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是方向、眼界和一些外在辅助条件,只要创造了何时的条件,他们的成就绝对不会亚于现代那些科学家。

其实嫁接、杂交提高植物性能的技术自古以来都有,有些技术是失传了,有些是因为外在条件限制,没有更深入下去。古代人大多数普通人,如果不出意外,一辈子就在方圆二三十里的地方生存,根本找不到多少可以杂交的植物。古代交通不方便,富贵人家才能骑马乘车,普通人基本是靠两条腿儿,而且对户籍限制严格,基本上是把人禁锢在那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便是有像楚三栋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天天满世界去找不同野生植物来做实验。

但这些限制对官家来说不算什么,毕竟是封建社会的特权者嘛。有时候有一个官身,不仅是为了叱咤风云,更多的是一种保障,一种对自己占有财富所有权的保障。普通的富户若是没有当官的人做后台,是很没有保障的,你拥有的一切都会因为官员的一句话化为乌有。不是有那句话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陆离如今虽然不是官神,但他父族母族皆是世代簪缨之族,能很方便利用各种资源。

比如陆离召集一大批人,便可以调动自己的资源全国各地寻找相近的稻谷、麦子等野生苗木,进行杂交培育。

现代产量大增的杂交水稻不也是这样研制出来的么。

陆离说的话,楚老汉还不大相信,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反驳,便只是摇着头不吭声。陆离也不在意,他没必要现在就让老人家相信他的话,事实如何,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的。

陆离清了清嗓子,看向老汉:“老人家,您地窖里还有多少梨苹果?”

楚老汉:“怎么也不会比这少。”他指着地上的几筐。

陆离搓了搓手:“我下去瞅瞅?”挑眉看向楚老汉。

老汉说:“地窖都是尘土,公子这身打扮,只怕出窖时衣裳都腌臜了。况且里面黑,地又不平整,若是摔一跤更了不得了。不若这样如何,让三儿下去搬,都搬出来公子在地上看也是一样的。”

陆离没见过窖水果的地窖,心里头好奇,老汉越不让他去,他便越想去,最终还是进去了。楚家的地窖挖的很深,里面倒比地上暖和许多,潮气自然也大,待一会儿有一些闷。

陆离发现地窖里除了梨苹果,还有一小筐石榴,筐不大,约莫就十斤不到的样子,便顺手提出来了。当场便掰一个尝了,石榴籽又大又红,还很甜,想着这个时节石榴也算是一件稀罕物了,或许黛玉喜欢,便问:“老人家,这石榴您卖不卖?”

楚老汉摆摆手:“什么卖不卖的,公子爷若是爱吃,尽管拿去便是。”

得了这等泼天的好运,楚老汉和儿子简直把陆离当菩萨一般供着,连那些梨苹果都想一并送给陆离了,更别说一小筐石榴了。身为淳朴的农户,他们压根没想到会不会遇见骗子了。搞得陆离暗戳戳压力骤增,碰见这样两个全身心的信任他的人,他可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承诺的一定要做到啊。

当然陆离不会白收老汉的东西的,他还是按市场价付了钱,那么一堆东西,也就二两银钱。他倒是想多给些,但老汉死活都不肯收。

走的时候陆离心情还不错,东张西望的打量这个小村子。他发现村子里的人都很喜欢种榆树,几乎每家都有至少一棵又高又直的榆树,看着年头都不短了,甚是粗壮,有些需要两三个成年人合抱。以陆离五年混迹贫困山区的经验,那些两人合抱的榆树,便是没有上百年的树龄,几十年是不会少的。

“怎么家家都有榆树……”

陆离小声嘀咕了一句,被景文听见。他咬了咬嘴唇,说:“怪道爷不知道,奴才若不是亲身经历过打一次大*饥荒,也不知道呢。”

陆离停下脚步,侧首看他:“这话怎么说?”

景文:“这叫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陆离干脆不走了,抱着胳膊,挑了挑眉,听他后面的话。只听他接着说:“爷不知道这榆树可是个宝,榆钱儿、树叶、树皮皆可吃。您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棵树,赶上饥荒的时候,能救一家子的命呢。奴才小时候便听积年的老人家说,若要子孙无虞,便要早做打算,多种榆树、丰年多储存粮食,馒头晒干封存可存放五年以上,还有晒干的板栗,虽然极其坚硬,喂猪都不吃,但灾年却可以保命。”

这也足可见灾荒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事,让老百姓吃饱是个大问题。听景文这样说,陆离有心想问一句,既然祖宗会为后代种榆树,又有老人传下来的应付灾荒的知识,怎么你父母、弟弟都被饿死了,难道你祖上没有未雨绸缪。却又怕触及景文的伤心事,心思在胸臆间一转,便烟消云散了,并未开口问。

景文却主动说了:“做了这些准备,若是一般的小灾荒,多半便应付过去了,纵然挨饿是难免的,总不至于丢了命。但若赶上大灾荒,再充分的准备也无济于事。像奴才小时候那一次便是赶上百年不遇的大灾荒了,先是三年大旱,年年颗粒无收,接着又是大涝,树皮草根都吃干净了,祖宗种树也就是防备个万一,碰见这样倒霉的事儿,怎么着都没用。”

陆离暗道,古代水利工程少,旱时旱死,涝时涝死,北旱南涝,两地同时遭灾,便是朝廷也往往自顾不暇,这种情况确实十分普遍,想要改变只有大肆搞水利建设、人定胜天那一套,不然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水利方面的人才,好像他这里还没有……

景文说着,想起当年之事,尤其是弟弟腹大如鼓躺在自己怀里奄奄一息的模样,落寞、无助、空虚的情绪便久久挥之不去。那是他内心不能触碰的往事,这么些年过去了,景文一直都是精干乐观的模样,就是不能提当年之事,一提就整个人被负面情绪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