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羊皮卷 / 章节正文阅读

财富的榜样力量(1 / 3)

作品:《羊皮卷

节俭是处理家务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合理使用家庭的一切资源,物尽其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俭必须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谋划,而不是偶然的行动。节俭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存钱,而是有意识地做到物尽其用。这意味着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自我的得失,或是为了长远的目标而以平和的心态放弃眼前的利益。

“节俭则不虞匮乏。”这是瓦特·司各脱爵士家的厨房壁炉上刻着的一句话,道出了合理安排事情对物质生活的意义。安排管理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务、商业、工厂、军队,等等。这一行为所尊崇的信条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适当的位置,它们应该待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秩序创造财富。不管是谁,只要他能对自己的收入作出合理的安排,就等同于增加了一半的收入。懂得理财的人很少不富有。”

有条不紊的计划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时间管理者。除非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工作,否则,时间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逝去的时间无法找回,而那些被浪费的时间更是迅速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如果我们在处理事情之前,能够先做出一套谨慎、细致的计划安排,那么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遵守道德和自然法规是一种秩序;尊重自己和周围的邻居也是一种秩序;勇于承担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更是一种秩序。就连我们所具备的美德也是一种秩序。世界的发展依赖于秩序。在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世界一直被混乱所控制。

伟大的历史学家休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因此他所得到的财产是相当有限的。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当休谟23岁的时候,他便到法国继续学习他的专业。他的《自传》中记录了他在法国学习时的生活情况,其中写道:“在法国,我制定出了一生的计划。通过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努力,我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为了弥补财力上的不足,我下定决心要过一种非常节俭的生活,当然还不能使我的自立受到损伤。在那里,我只重视提高我的文学才能,而鄙视其他任何一个目标。”休谟出版的第一本书出乎意料地失败了,而且是彻底地失败了。但是他没有受到丝毫的打击,仍然毫不气馁地继续写作。不久便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这本书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大量的金钱。不久,他就担当了驻维也纳和都灵军事代表处的秘书一职。在他36岁时,他认为自己已经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了。他曾亲口说了这样一句话:“由于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从而积攒了一大笔钱财,这样我就真正实现了自立。我常常这样说,如果我拥有近1000英镑的财富的话,我的朋友们都会露出欣慰的微笑。”我们都知道,以年息5%来计算的话,将1000英镑存进银行,一年就可以获得50英镑的利息。休谟的朋友亚当·斯密在提到他时说:“哪怕在他最贫穷的时候,他都会在恰当的时候对那些困苦的人给予仁慈、慷慨的帮助,而他那伟大但却必要的节俭习惯并不会阻止他的行动。休谟的节俭并不是出自他的贪心,而是完全出自他对自己的热爱。”

总之,个人力量的汇聚促进了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一步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向未知领域的拓展;也正是个人智慧和坚韧的意志力的汇聚实现了人类在艺术、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卓越的个体较为容易实现自我克制,而庸碌的群体就不太容易做到这点。自私是人之本性,时刻防备自己吃亏,担心好处被别人得去;而那些既能净化自己心灵,又具推动世界前进力量的人,只存在于那些别具高贵、坚毅气质的人当中。他们的言行能够激励他人,振奋人心,使之勇于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