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篇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2 / 2)

作品:《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平衡觉的研究在航空、航海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为了适应航空及宇航飞行的需要,生理心理学必须研究加速度以及失重、超重等现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什么是痛觉?

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觉,那么他的身体上总是有疤痕的,因为大脑没有警告他们这些危险,他们不会感到痛楚,所以痛觉实在是重要的防御信号,警示你远离伤害。

当然痛觉也不能像味觉和嗅觉那样容易适应,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的防御机制,痛觉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在那里确定痛觉产生的地方和痛觉的强度大小,然后产生行动计划。

生活中,人们也希望更好地了解疼痛的产生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技术来缓解人们的痛苦。

例如,麻醉剂的使用等等。

当感觉被剥夺时人类会怎么样?

1954年,加拿大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是一些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可得到20美元报酬,比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挣50美分要多得多,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所有的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每天就是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可能尽量地长,只要他愿意的话。

他们有时间吃饭、上厕所,但是他们需要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视觉被限制);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触觉被限制);头枕在泡沫橡胶的枕头上,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听觉被限制)。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还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什么的。

但后来他们报告说,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很短的时间。

实验完7天后,被试者出现视错觉、视幻觉;听错觉、听幻觉;主动注意涣散;思维迟钝;暗示性增高;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神经症现象等。

这个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表明,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隔绝的特殊状态时,人类会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什么是知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的信号,但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也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例如,你看到苹果的红,闻到苹果的香,吃到苹果的甜,这些都是各自的感官对各种感觉的信息,但是你的知觉对这些信息进行整体的组织和加工,告诉你这是苹果。

感觉与知觉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刺激物给感官的刺激,那么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所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凭借过去的经验,其过程中还包括思维、记忆等的参与,所以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些、也更完整些。

知觉有哪些分类?

根据不同感官的知觉也有不同类别,知觉有三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主要利用双眼的视差,使得视网膜上的略有差异的映象,这是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大小知觉是在深度知觉的基础上对不同远近的物体作出的大小判断。

听觉空间知觉,在距离方面主要以声音强度为线索;而要判定声源的方位则必须依据双耳听觉线索。

时间知觉

对时间的客观延续性和顺序性感知。

对于时间的知觉,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

外部评定可通过计时工具,或者季节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日落日沉;内部是通过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如女子的例假等等。

运动知觉

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感知,估计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交通航行、体育运动及军事射击等等。

知觉有哪些组织原则?

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因为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的知觉过程中经常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p116。

心理学与生活

什么是错觉?

因为在知觉的一些组织原则上,通常产生了一些错觉,而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虽然你眼见,但不一定为实,因而,人们能够通过控制错觉来获得期望的效果。

比如,服装设计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拉长模特的腿,化妆师或造型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修正脸形,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利用知觉原理创造比实际空间更大或更小的空间等等。

目前,心理学中研究的比例多的还是几何图形的错觉。

什么是站台错觉?

所谓站台错觉(stationillusion),是指当我们坐在停靠车站的列车上时,观看另一列刚从车站开出的火车时,往往感到站台在移动而那列火车是静止的,这种现象称为站台错觉。

这是由于两个对象的空间相对关系的改变,而又缺乏更多的运动知觉的参考体的情况下而引起的错觉性运动效应。

什么是月亮错觉?

月亮错觉是(moonillusion)大小错觉的一种,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显得大,当月亮正当顶空时显得小,差别约为倍。

这是因为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受到地面上熟悉的参考物的影响,所以看起来比较大;当月亮在正当空时,以天空为背景,所以看起来比较小,其实月亮是一样大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如车盖,到中午时分小如盘盂,所以早上太阳离我们更近。”

另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沧沧凉凉,到中午时分热如沸水,所以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

前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原理就在于此。

什么是时间错觉?

爱因斯坦晚年时曾对一群不明就理的青年学生这样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也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

这就是相对论。”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

时间有客观的长度,但在人心里,它又有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

因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不同的情绪和心态,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和美女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感到时间快,什么时候又感到时间慢呢?

一般来说,当做的事情内容丰富、让人愉快时,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则感到时间过得慢。

因为前者你希望它慢,就觉得实际的快;后者你希望它快,就感到实际的慢。

时间知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前慢后快。

比如,一个星期里,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

一个假期,过了一半,后面就特快。

这个规律也体现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时觉得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因为你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

等老了,尤其过了三十岁以后,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便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