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周公解梦1000问 / 章节正文阅读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2(5 / 5)

作品:《周公解梦1000问

这一点体现在《周礼·春宫·占梦》之中,将梦分为六类。

书中提到“六梦”即为: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

那么这“六梦”有何具体内容呢?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郑玄给出了他的解释:

正梦

“正梦者,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也。”

这也就是说,这种梦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既不由心理因素,也不由病理因素,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正常人的一种正常梦象。

正常人所做的正常梦,并非由于什么特殊原因引起,所以说是“无所感动,平安自梦”。

噩梦

郑玄在为《周礼》作注时,谈到“噩”可以理解为“愕”,即为“惊愕而梦”。

这里主要是指梦魇。

我们在梦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梦中仿佛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这种梦是人感到十分恐惧,并使人处于极度焦虑之中。

想喊时,自己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喊不出来;想逃时,自己的两条腿仿佛被什么拴住,无法脱身,透不过气来。

做噩梦主要是人的精神上受到了一定刺激,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

如家庭成员的亡故、别离、离婚等,都触发一连串的梦期,产生相应的或完全相反的梦。

此外,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引发呼吸不畅通的毛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噩梦。

因此,大家在临睡前尽量放松肌肉,同时尽可能地使大脑少作系统的思维,尤其避免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那么不妨在放下不愉快的事情之后,尽量想一些好事,甚至美事,由此安然入梦。

思梦

“觉时所思念之而梦”,就是思梦。

简单地讲,就是白天有所思念,所以晚上便枕着“思念”飘然入梦了。

比如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白天发愤学习,夜里入梦便梦见自己考上了重点院校;一个歌手白天在录音棚里苦练,晚上入睡便梦到自己成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歌手,鲜花和掌声不断向他涌来……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寤梦

对于《周礼》中所言的“寤梦”,历来认识不一,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认为“寤梦”是人醒来之后所见所说的事物,在晚上的梦境之中又得以重现。

究其原因自然在于所见所说之事物,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才在夜晚的睡梦中像放电影似的重放一遍。

第二种观点认为,“寤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昼梦或白日梦。

比如一个人梦见自己妻子病危,心里感到万分焦虑。

不久梦醒,却看见夫人依然健在,心里感到欣慰。

正在此时,听得有人敲门,正待去开门,这个人突然醒了。

这人纳闷:刚才自己分明已经从梦中醒来,怎么现在又醒来呢?

这就是梦中梦,也是“寤梦”。

喜梦

喜梦是指因喜好或欢悦而引起的梦。

对于“喜梦”,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类经·梦寐篇》说:“喜梦,因所喜好而梦也。”

这是从梦因方面论述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喜而梦也的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普遍现象。

比如,我国古代一些热衷于功名的考生,经常会梦到自己金榜题名,醒来发现那只不过是“黄粱一梦”,让人唏嘘不已。

惧梦

惧梦多认为是由恐惧而引起的梦。

事实上,由恐惧而引起的梦,常常也是内容可怕的梦。

当然,怕也有多种多样,有的怕自己受到攻击,有的怕自己丢失财产,有的怕自己失去乌纱帽,有的怕自己失去心爱的东西,等等。

一般来说,经常做惧梦和心理因素以及脏腑病变有关。

《黄帝内经·素问》云:“气血内却,令人善恐。”

白天遇到恐惧的事,夜里便会带入梦中。

这是因为做梦者本身气血虚弱,再加上遇到恐惧的事干扰,所以做梦。

《周公解梦》与周公生平简介

一般人常常误解周公,以为周公即是三国时期的周易,其实不然,周公生于我们周朝,距今已经是数千年之遥,其代表作有《周公之礼》《周公解梦》;周公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起到教化社会作用,也一直被儒家思想人物所推崇,其中便有孔子。

大家熟知的《周易》并是出自此周成王,而周公却是周成王的叔父;但从历史的遗留文本中找不到与周公有关的解梦学说,因此民间所流传的《周公解梦》仍需考究。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

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

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

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

成王果然病好了。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

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

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

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

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

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黄帝内经》中的梦象学说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面总结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一部医学经典文献。

《黄帝内经》论梦,其解梦的主要观点是:梦是人心神交互作用的结果,梦对人的身体状况来说,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反映生理机能状况,如“肾气虚,则腰脊两解不属”;二是反映本能欲望,如“客于阴器,则梦接内”;三是反映病邪致病的位置,如“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四是反映脏器的盛衰,如“肝气盛,则梦怒”;五是反映噩梦往往为重病先兆,如“少气之厥,令人妄梦”。

《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认为,人在睡眠之中,“正邪从外袭内”,不但可以影响人的五脏,而且还可以影响人的六腑。

这些影响必然使人的五脏六腑发生各种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形之于外,就是脏象。

古代医家对于活着的人体进行整体观察,从而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它是一种“以表之里”的整体推导法。

岐伯对梦形成原因的分析,就是运用这种推导法来进行的。

岐伯说认为,脏象的变化大致分为脏气“有余”和“不足”两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对梦象产生影响。

例如,阴气盛,就梦见涉行大水而产生恐惧;阳气盛,就梦见大火烧身;阴气和阳气都盛,就梦见互相残杀;上半身气盛,就梦见飞升上天;下半身气盛,就梦见坠落;太饿,就会梦见夺取食物,过饱,就梦见给人食物;肝气过盛,梦里就会发怒;肺气盛,就梦见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就梦见发笑,畏惧;脾气盛,就梦见唱歌作乐,身体沉重而不能举动;肾气盛,就梦见腰和背脊分离而不能相连。

《黄帝内经》中论述的梦的起因,主要为淫邪干扰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致,但也有因正气不足而导致发梦的,梦的机制主要在于人与天地相应,并以朴素的阴阳五行说作为其主要根据。

它证明了睡眠过程中的外部刺激,可以诱发睡眠者产生梦象;其次,它论证了睡眠中梦象的产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再次,它阐述了睡眠中梦象活动是人的精神失去控制状态下的产物。

东汉王符的“十梦”论

王符是东汉哲学家,其著述《潜夫论》之中专门列有《梦列》一篇,其中对于梦的阐述已经是十分专业。

王符在其著作中将梦分为直梦、象梦、精梦、想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病梦和性梦。

王符认为,占梦就是根据这十类梦进行占梦的,因此,“十梦”的划分,可以说基本上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对梦的看法。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这“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