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古史 3(2 / 3)

作品:《超值金版-世界历史1000问

月底,航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由于几次探索海峡的失败,大多数海员都灰心丧气,有三个船长也借机反对麦哲伦。

麦哲伦设下计谋平定了这次叛乱,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废的结局。

经过近5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这个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麦哲伦又率领船队出发了。

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没,此时只剩下4条船了。

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处又发现了个入海口。

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

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

麦哲伦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像钻迷宫似的在海峡中摸索着前进。

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前进。

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一个月后,他们终于驶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

向来以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绩,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的地方找到它。

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欧洲人是谁?

1513年9月1日,西班牙冒险家巴尔波亚率船队离开圣玛利亚·安提瓜据点去寻找“西方的海”。

他们在印第安向导的指引下,向西行驶了约150公里后,到了巴拿马地峡东部较窄处。

9月6日登陆,开始向西横穿地峡。

陆上远征探险队包括190名西班牙人(其中原奥赫达的部下皮萨罗也随队前往)和数百名印第安人。

在丛林中,探险队与当地印第安人发生激战并获胜。

于是继续前进,但道路坎坷,自然环境恶劣,一些西班牙人因为染上了丛林热而死去,故而前进速度缓慢,三星期内仅仅走了45英里。

9月24日,探险队击退了上千丛林印第安人的进攻,在夸雷夸人村落里缴获了一些食品。

9月25日,探险队前行至一座陡峭的山峰之下,巴尔波亚登上山,果然发现了西南方的大海,他把这片新发现的海洋命名为南海(即太平洋,因为那时人们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宽多大,而且也缺乏区别海与洋的概念)。

随后,探险队继续南下,9月29日到达巴拿马湾的圣米格尔湾。

巴尔波亚淌进水里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占有了南部这些海洋、陆地、海岸、海湾和岛屿。

探险队还做了独木舟在海湾航行,发现了珍珠丰富的渔场,并沿海岸考察了圣米格尔半岛。

然后又横穿地峡。

此前,欧洲人在西半球的地理发现都是属于美洲的东海岸,而巴尔波亚首次横穿美洲大陆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到达美洲西海岸,发现了欧洲人前所未知,东方人和印第安人前所未识的太平洋。

而且,这次重大的地理发现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欧人首次通过陆上跋涉探险来完成的,这也为其他探险家指明了另一条成功的路径。

太平洋因何得名?

1514年1月初,巴尔波亚向西班牙政府送回了发现大南海的报告和包括宝石、珍珠和黄金在内的所获财物的五分之一。

这样,西班牙政府宽恕了巴尔波亚,并提升他为南海、巴拿马和科伊瓦总督。

巴尔波亚发现大南海为往后麦哲伦环球航行奠定了基础。

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委托,率领船队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

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越过狂风恶浪的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了新的大洋。

当时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与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和平之洋”,汉译为“太平洋”。

你知道亚美利哥洲的来历吗?

亚美利哥(vespucius,americus),意大利航海家。

1454年3月生于佛罗伦萨;1512年2月22日卒于西班牙塞维利亚。

亚美利哥的父亲是一个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工作的公证人,经常被派到西班牙办事。

哥伦布的远航震撼了世界,人们都以为这次航行到达了亚洲,但却没有看到亚洲的财富和文明。

1497—1504年,亚美利哥为了弄清这一总问题,参加了去大西洋西岸的航行。

亚美利哥此行并未获得任何带有根本性的具体发现,但他却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哥伦布一直到临终前还自以为到达了亚洲,而亚美利哥则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这块新的陆地向南方延伸太远。

1504年亚美利哥断言,这块新陆地不是亚洲,而是一块前人们从不知道的新大陆。

而这块新大陆和亚洲之间,一定还有一个大洋。

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

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

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

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

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

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

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

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马丁·路德是哪个民族的代言人?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

在那里他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简称《论纲》)。

《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

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

路德一下子成为德意志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的道路。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

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

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

路德一生功过参半。

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欧洲文艺复兴的内涵是什么?

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催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后来,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

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

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

这种要求就像春风一样慢慢吹遍整个西欧。

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但丁最著名的作品是哪一部?

1265年6月,阿利盖利·但丁(dantealighieri)诞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小贵族家庭。

当时,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繁荣的手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但丁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当时的各个学术领域无不研究,这使他在青年时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

13世纪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24岁时,但丁开始参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

后来,他所支持的党被打败,但丁因拒不认罪,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身流放。

在此后的近20年里,但丁虽然也作过多次努力想重返故里,但都没有成功,最终客死他乡。

但丁在流亡过程中,周游了许多城市,广泛接触到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和平民阶层的困苦生活,加深了对意大利的认识,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中以《神曲》最为著名。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

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一万四千多行。

后人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称这部作品为神圣的《喜剧》。

这部长诗采用的是中古时期所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的自叙,描述了他在1300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

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

他正要登山,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住了去路,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古罗马时代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

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对象贝阿德丽采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然后又作为他的向导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地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狄斯城内,分成五层,分别收容一些异教徒的灵魂、好色之徒、犯饕餮罪者、贪婪挥霍者、生前动辄发怒的灵魂,这些人在这里受尽了各种煎熬。

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内,也分成三层,收容的都是罪孽深重的灵魂。

第三部分是一个分成四层的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凡生前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行的灵魂都给冻在湖里。

你知道罗马桂冠诗人彼特拉克吗?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francescopetrarca,1304—1374),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阿雷佐,是一个公证人的儿子。

他的童年是在一个靠近佛罗伦萨的名为incisa的乡村中度过的。

他的父亲瑟·彼特拉克和但丁一起于1302年被黑党政权从佛罗伦萨放逐。

他与其家人追随从1309年教会分裂中迁居亚维农的教宗克莱孟五世迁至亚维农居住。

1316—1320年,他在法国的蒙彼利埃就学;1320—1326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学习。

尽管他父亲希望彼特拉克学习法律和宗教,但是他的主要兴趣却是写作和古罗马文学。

他常与他的朋友薄伽丘分享他的创作激情。

为了搜寻拉丁语写成的经典和手稿,他不惜穿梭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随着他的首部描写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大型叙事诗《阿非利加》的出炉,彼特拉克成了欧洲的一个名人。

1326年,父亲过世后,彼特拉克又回到了亚维农。

在那里,他在许多事务所工作过。

1341年,彼特拉克因《阿非利加》热情讴歌了古罗马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荣获罗马桂冠诗人称号。

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文学巨匠的?

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一个叫斯特拉福的小镇。

小时候的莎士比亚很顽皮,是个“孩子王”。

也许就是这点“叛逆”细胞,日后竟帮助他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文学巨匠。

七八岁时,他就被送到学校,学习法文和拉丁文,也接触过一些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他聪明伶俐,对知识的领悟非常快。

可因家里破产,他只得离开学校,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

回家后,他就一边干活,一边继续学习知识。

后来,莎士比亚去了伦敦。

为了谋生,他东奔西走,才在一家戏剧院里谋到了一个替绅士牵马的活。

开始时,他对戏剧也不了解,只是在闲暇时,透过门缝和小洞去看舞台上的演出。

看得多了,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时,戏散了,他还在那里琢磨剧情和角色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临时叫去扮演一个仆从,他表演得惟妙惟肖,非常出色。

打这以后,他就得到了大家的赏识,最后竟成了正式演员。

他演戏很认真,演什么像什么。

为了把戏演得更好,他还深入伦敦的下层社会,接触一些下层农民,去熟悉他们的语言谈吐。

从1590年开始,他尝试着去修改一些旧剧本。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写成了《亨利六世》等三个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注意。

紧接着,他又写了《查理三世》、《错误的喜剧》等作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埋头进行创作,共完成了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和戏剧37部。

他的作品语言形象生动,笔调辛辣幽默,还塑造了哈姆雷特、奥赛罗和朱丽叶等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堪称一代文学巨匠。

米开朗基罗有哪些著名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

他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做学徒。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无尽的光辉。

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

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叫什么?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decervantessaaredra,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他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内竟再版了六次。

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

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遭到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憎恨。

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伪造的续篇,站在教会与贵族的立场上,肆意歪曲、丑化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并对塞万提斯本人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与攻击。

塞万提斯为了抵制伪书的恶劣影响,赶写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于1615年推出。

该书几乎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老少皆宜且寓意深刻。

小说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除强的骑士业绩。

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

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

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写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达·芬奇最早在何处接受人文主义熏陶?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奇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

父亲皮耶罗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

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

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

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

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

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皮耶罗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

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当时,皮耶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

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小芬奇。

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美杜莎。

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

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

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

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

达·芬奇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其代表作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一幅怎样的画作?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敏锐观察力。

谁最早提出了计算工具设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达·芬奇,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丝毫不亚于其艺术成就,他很早就提出过计算工具的设想。

后人在达·芬奇的手稿中,发现了关于机械式计算工具设计方案的记录,人们根据达·芬奇的手稿仿制出了机械式计算器。

1621年,英国人冈特发明计算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模拟计算工具。

17世纪的文献详细记载了冈特发明这种计算工具的过程。

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帕斯卡发明加法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其原理对后来的计算机械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德国科学家希克尔德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人,后人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他对计算机的设计草图和详尽的文字描述,并在1960年根据其方案成功仿制了一台机械式计算机。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乘法机,这是第一台可以运行完整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机。

莱布尼兹同时还提出了“可以用机械代替人进行繁琐重复的计算工作”的伟大思想,这一思想至今鼓舞着人们探求新的计算工具。

提香是哪个画派的代表?

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vecellio,1490—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代表。

他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内的影响,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

其神话题材画作《爱神节》、《酒神与阿丽亚德尼公主》等,洋溢着欢欣的情调和旺盛的生命力。

提香有一个几近疯狂的癖好:爱财。

他与他的众多学徒辛苦工作,一是为了追求艺术,二是为了变成富翁。

达利的一番话大抵可以诠释提香的所作所为:艺术家必须用自己的笔寻找黄金。

提香的艺术经历完美地诠释了某一类艺术家:他们才华横溢,富有,万古流芳,权贵欢迎他们,百姓崇拜他们。

荷兰“百年辉煌”是哪个时期?

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的近100年,是波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史称“百年辉煌”或“黄金时代”。

此时由于波兰国王是入赘的女婿,为了争取主要由骑士军人组成的波兰贵族集团的支持,对他们做了较大让步,使波兰贵族享受到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成立了实行多数决定制的议会,限制了王权和教会。

这在中世纪的欧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甚至对后来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整个波兰基本上没有发生战争,国家呈现安定局面,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国土面积扩大到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

波兰当时发展成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中欧大国。

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哥白尼是怎样认识天体运动的?

尼古拉·哥白尼(mikolajkopernik,1473—1543)是波兰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他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一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日地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就如同地球半径同日地距离之比一样渺小。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