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摄影机(2 / 2)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虽然最近几年也有了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但是这玩意更贵啊……这年头的蒸汽轮机就一个字:贵!

人家海军连用在战舰上都不舍得。

火力发电厂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发电,虽然效率更高,但是设备本身的成本过于昂贵,导致其发电成本,实际上并不会比采用常规的蒸汽机发电更便宜。

此外水力发电也存在类似问题,虽然水力发电不需要动力成本,但是建立水坝发电站也要花钱的啊,那么大一座水电站建起来,那投资可大了去。

而到了输电这个环节里好一些,输电虽然也需要一些设备,比如升降电压的设备,不过总体还算可控,毕竟使用交流电输电也更方便,传输距离更远一些,不过在个成本可控也只是相对于采用直流电而言,实际上依旧比较高。

综合各方面因素,当代的发电,输电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就导致了终端用电的成本不会低。

企业用户都还好,人家企业用电是为了生产,同时用量也大,并且企业往往是都在工业区里,这种集中大量供应电力的模式,也大幅度降低了电网的供电成本,使得工业用电成本可控。

但是到了居民用电里就不好搞了……因为当代的居民用电存在分散,单个用量不大的情况。

分散,意味着需要铺设密集而大量的输电线,变电站,这将会导致输电成本大幅度增加。

单个用量不大,意味着如果电价比较低的话,就收不到多少钱……妥妥的严重亏损。

在这之前,大楚帝国的电网公司采取的办法就是让用户自己去承担,至少也是分摊一部分的电网建设费用!

他们只在某个地区里建设骨干网,建好骨干网之后,在这片地区里的普通商业或个人用户想要用电,就要当缴纳一部分的安装费。

这个安装费其实就是让你分摊一部分电网架设费用。

这个安装费也不统一,基本上这片地区的用电用户越多,电网使用越集中也就越少……反过来用电用户越少,越分散,那么安装费也就越贵……而实际上潜在用户过少,过于分散的地区,电网公司暂时都不会去搭建电网…

虽然在大楚帝国里,电网的建设以及运营也被归纳为民生行业,由官办电网公司全面统一负责。

但是基于这年头的电网建设高昂,同时又需要优先保障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因此普通的民生用电还得往后排……

实际上这年头也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民生用电,因为当代能够用得起电灯的人家数量还非常少,大部分都还集中在中大城市里的中高端社区里,这用电群体至少也是个高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没啥关系……当代绝大部分楚国人的日常照明需求,还是使用煤油灯。

而大楚帝国,一向来都不太在乎高收入家庭的所谓民生需求……反正你们有钱爱咋地咋地,帝国有限的财政资金是需要用在中低收入群体上的。

所以大楚帝国的态度是,生活用电现在价格昂贵,但是却是在整整的民生照明所需的煤油上进行大幅度的补贴。

这种补贴,主要是通过减免煤油在生产以及运输,销售环节里的税收,尤其是在部分偏僻经济落后地区里进行税收减免来完成。

这种只在乎中低收入群体,忽视高收入群体的民生措施一向来都是大楚帝国的优良传统。

大楚帝国自从武装统一的那一天起,就从不坑穷人……这一点在教育体系里体现的更为明显。

大楚帝国里的教育体系里,尤其是公办教育的学校基本上硬件条件都不咋地,教学楼都是四四方方,没啥装修的,甚至有些还是根本没装修的毛坯房,主打的就是一个简约风……

同时普遍实行大班教育,一个班里六七十个学生那都是常态。

为什么如此?

因为大楚帝国的教育经费也是有限,而公办学校雇佣老师也是需要资金的,为了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这学费以及书本费,住宿费等又不能太贵,必须尽可能往便宜的搞。

这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的公办教育是亏损非常严重的……每年都需要中央以及各地方财政进行大量的补贴,但是帝国的财政补贴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的往里头补贴,也补贴不起。

如此情况下,帝国又想让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怎么办?

自然是想方设法节省所有一切不必要的办学开支。

教学楼能遮风挡雨就行,什么高大气派的教学楼一概不要,直接用现成的房子,或者修简陋的楼房,能遮风挡雨就行。

各种书本用的都是最廉价纸张印刷,集中采购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只用最便宜的。

体育场之类的随便弄个空地就凑合着,泥土操场里又不是不能让孩子奔跑……

每个班都大几十号人一起上学,一个老师给大几十号学生上课,采取大班制度,节省教师资源。

总之一切往便宜了搞。

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学,尽可能的不让一些低收入家庭因为学费问题而让孩子退学。

至于有人说学校条件不咋地?咋地,要捐钱吗?来,一千万不嫌少,一个亿也不嫌多,麻溜的填写捐款支票吧……哪些地方官府里负责教育的官员能把这种财神爷当爹一样供着。

不捐钱?那说个屁,有多远滚多远。

再者学生又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学习的……难道毛胚房一样的教学楼里上课就不能学到知识了?用廉价纸张的课本,就看不了书了?那不开玩笑嘛!

如果部分人想要更好的学校硬件,更优良的小班教育,完全可以去私立嘛……大楚帝国又不拦着你,甚至还鼓励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去读私立……私立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楚帝国里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

而且你都这么有钱了,就别来沾官办教育的补贴经费了,上你的私立去……不然官老爷们看着你都烦。

大楚帝国的基层官办教育的各种财政补贴,就是典型的只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没那些高收入群体什么事。

在照明领域里同样如此……用电的不管,用煤油灯的则是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补贴。

毕竟现在只是电气化的初期阶段,电力的主要用途是在工业上以及少量的商业用途,在普通民用领域里应用的还是非常少的。

这也意味着,这些所谓的家用电气设备也没有什么市场,很多人也就只是看个新奇而已。

不过摄影机以及配套的电影播放设备,这东西又和常规消费品性质的电气设备不一样,这东西本来就不是普通的家庭用消费,至少现在不是。

而一些特殊行业,或者机构的人看到这东西后还是有不少兴趣的,比如礼教部朝报司就对新出现的这种摄影机很有兴趣,采购了几台带回去,准备拍摄一些重大场合,作为历史记录影片。

朝报司因为下属管理着大楚朝报以及各省官方报纸,这些报纸拥有大量的采编人员,因此也是大楚帝国里比较早大规模使用照相机的机构,到了如今,朝报司下属的各官方报纸的采编团队也是大楚帝国里使用照相机最多的群体。

毕竟当代的照相机,也就两个主要群体

使用,一个是民间的各种照相馆,另外一个则是各地报纸了。

其他的都是一些比较零星的使用,大部分也是机构使用,纯个人用户很少的。

而摄影机作为一种影片记录设备以及附带的播放设备,朝报司方面也是看重了它的历史记录作用,采购了几台用来尝试一番,如果好用的话,那么未来也会采购更多,用来记录各种各样的场合。

在未来,这些影片极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