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锦衣风流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四一章 兵部之争(2 / 3)

作品:《锦衣风流

其余有功之将如大同游击将军马鸣、宣府左右卫指挥使瘿永、刘晖,以及江彬和许泰的手下所领将领也均获嘉奖,部分人员调入神枢营中任职,一时间谢恩之声不绝于耳,众将领感激涕零跪地磕头。

这些边镇将领的梦想便是进入京营为将,本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如**丝的逆袭一般,忽然间一个个封爵入京,忽然间梦想照进了现实,又如何不激动不已涕泪横流。

乱哄哄热闹闹的朝堂之上,杨廷和恐是此刻最冷静之人,他还记着和宋楠的这场交易,李东阳王鏊都在自己的游说之下投了赞成票,没有在今日的朝堂上给宋楠丝毫的压力,那么宋楠所承诺的一切也该兑现了吧。

“启奏皇上,今日还有一事要做定议,兵部自刘大夏辞归之后,尚书之职一直空缺,内阁中事务繁杂,李首辅虽兼领兵部,但毕竟精力有限;前番内阁票拟的兵部尚书的人选,今日该一并敲定为宜。”杨廷和对着满堂乱哄哄的水鸭子提高声音开口道。

众官员一下子静了下来,兵部尚书的人选不亚于今日宋楠的封赏,也是个重头戏;管你京营还是五军都督府都是领军之职,调兵之权尚在兵部,此职位无疑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刘瑾收拾颓废的心情,抖擞起精神,暗中向徐光祚焦芳顾佐等人打个眼色,徐光祚自知其意,出列奏道:“杨大学士所言甚是,兵部尚书人选悬而未决,平乱之后兵事整顿增补抚恤嘉奖之事繁杂众多,都督府所领京外卫所所报之事积押生尘,李首辅恐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是时候该赶紧落实人选了。”

正德点头道:“好,今日朝会大可一并解决这些大事,朕也可轻松的过个新年。兵部尚书的人选,内阁已票拟人选,那便是兵部右侍郎陆完,不知诸位大人对内阁票拟之人可有建议?”

陆完低头站在班列之中,封赏的圣旨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但他却丝毫不着急,因为他早已知晓今日自己将被题名为兵部尚书的人选,这个职位比之宋楠的今日所得毫不逊色,某种意义上而言,一旦提名通过,宋楠在神枢营提督这个职位上,反倒成了自己的下级了。

“老臣以为,既是商榷兵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人选岂能无从选择?老臣推荐一个人选,宁夏总兵姜汉戎马半生,立下战功无数,更难得的是对兵事有独特的一套办法。弘治十四年,先皇曾亲口赞其有能力,一度想调其回京在兵部任职;可惜当时鞑子叩关,姜汉上书奏请留任边镇御敌,先皇于是加其兵部侍郎之职,准其留守边镇。”徐光祚忘记了之前的挫折,摇头晃脑的捋着胡子奏道。

“哎呀,老公爷此言深得我心,姜汉大人的事情我是记得的,先皇本意是让姜汉大人击退鞑子之后回京履职,只是因边镇战事不断,姜汉一直未有机会回兵部履职。不过此人甚是豁达,索性自辞了兵部侍郎职位,一心留在宁夏替大明守卫西北边镇了。这一次兵部尚书空缺,臣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他,无论从才干和资历上都是他人不能比拟的。”内阁大学士焦芳晃动着枣核脑袋出列附和道。

杨廷和脸色难看,内阁之中的两派尽人皆知,焦芳和顾佐一直都是跟自己和李东阳王鏊三人对着干,好在己方占据人数优势,票拟决定重大事务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但每每在庭上唱反调,这既是窝心之事,也是对李东阳和自己的威严的一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