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哥(1 / 2)

作品:《林红秋的六十年代日常

林红旗一直没说话,等父亲走了,他才轻叹了一声,拍了拍赵明芳的肩膀。

昨晚,该解释的都给她解释了。

不管小秋跟他们家有没有血缘,小秋既然是大伯领养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妹妹。

况且大哥的工作跟他们家现在住的房子,都是是大伯给的,就连他爸的命都是大伯救下的!

别人不清楚,是因为这些年,他爸妈已经不经常把过去的事情挂在嘴边上了。

有些事情自家人心里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到处宣扬。

他们家原来不是平城的,他爷爷就是个只会出苦力的乡下佃农,没什么本事,大伯跟他爸也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

后来他爷爷没了,他奶不顶事儿,那时候社会动荡,四处战、乱,林家人死的死散的散,最后他们这一支,就剩他大伯跟他爸了。

当年他爸才十来岁。

好几次都差点死了,是大伯救下来的。

他大伯后来打仗去了,解放之后回来就把他们一家带进了平城。

他们老家他还记得呢,不过老家也没什么人了,他爸都两三年没回去过了,他跟大哥还是在大伯没时送大伯回乡的时候回去的。

估计过些日子,他爸肯定会找时间回去看看。

林红旗想着心事去上班了。

赵明芳颇不是滋味的沉下脸,放下筷子饭也不吃了。

其他人谁也没在这个时候吱声。

吃完饭,苏慧云送大宝去幼稚园了。

红星也溜哒出去了。

林红秋跟红英收拾桌子,对赵明芳一脸的眉眼官司,她没去理会。

二叔二婶既然都同意她回来住了,别人的想法她才不会在意。

其实她也可以不回来住,自己另外找地方,不过是不想那么做,一是她年纪不大,又是一个孤女,一个住外面住不安全;二是她若是一个人住,徐玉芝跟胡家人肯定会打她的主意,三天两头找她闹腾;再是她二叔肯定不会让。

这城北很多人都知道她跟林家的关系,知道她养父当年临终孤的事情,他二叔只要还有一点良心,怎么都不会让她出去自己住!

而林家人比她想象中的更好相处,赵明芳不过是爱计较有些小心思罢了。

其实真的有心思的,才会不表现出来,什么都不说,让你看不清猜不透,让你无所防备,林红秋上辈子也活了三十多岁,怎么会不知道人心的复杂呢!

收回跑远的思绪,进了厨房。

厨房里,赵明芳在和面,红英在切肉,正准备包饺子。

饺子面是全麦面粉掺的玉米面,玉米面还是林红秋昨天拿出来的,细黄的除了颜色不对跟富强粉也不差什么。

市面上这么好的玉米面可不多见。

赵明芳就忍不住问林红秋,“小秋,这么好的玉米面你在哪儿弄来的,可真细粉!”

林红秋手上正扒着葱,听她问就说道:“是我一个同学帮忙弄来的,我跟他顶细粮换的。”

林红秋早想好了说法,这玉米面,可是她空间里拿出来的,现在的粮食加工技术怎么能跟后世相比,不过她空间里的玉米面也不多,就两袋二十斤的,已经被她用了有十五六斤了。

“二嫂,要不我下午回去找我们同学再问问,看能不能再弄点儿,这个小玲也能吃吧?”昨天小玲吃的就是这个。

赵明芳就是想想问问,看能不能再弄点儿回来给孩子吃,这玉米面特别细,还有一股甜味儿,下锅一煮滑溜溜的,早上小玲跟大宝一人喝了一小碗,一点儿不刮嗓子。

“你跟同学怎么换的,嫂子给你拿,钱票都行,有的话就多换几斤。”

她没想占小秋的便宜,就是想给孩子弄点儿吃点,孩子吃的米粉快没了,细粮她家一个月就那么几斤定量,还不一定能抢到,细玉米面供应站里倒也能看见,不过跟小秋拿回来的不一样,孩子吃会噎嗓子。

其实最好还是多弄点儿细粮,不过家里又不止她家小玲一个孩子,还有大宝呢。

全吃细粮,两个孩子一个月可得不少呢。

她家小玲虽说是个丫头,可谁生的谁心疼,又不像大宝有个好外家,时常给贴补点儿,她娘家不跑过来搜刮点儿都不错了。

反正是指望不上!

“不用,二嫂,等我弄回来再说吧。”几斤粮食罢了,她挺喜欢小玲的,给孩子弄点吃的应该的。

她空间里屯了一些粮食,但不多,也就两千多斤,她穿来这一年已经用掉了有上百斤,都是她自己吃了,没有倒卖,空间里的东西用一点儿少一点儿,她是轻易不会拿出来卖的,如果可以她还想再屯点呢!

红英一直在边上听着,她没吱声,她二嫂这人心思活络,总爱计较点什么,不像大嫂人实在。

当年她妈对二嫂可是不太满意的,可她二哥死倔的非要娶,赵家当时没少要彩礼,陪嫁妆却不多,人娶回来以后,她妈埋怨她二哥好一阵子。

不过,她二嫂对二哥是真的好,什么都替她二哥着想,人爱计较是爱计较,不过只要他二哥不让,她二嫂就是计较也会憋着,所以家里两个嫂子跟他们兄妹几个还挺和睦的,一直没打闹过。

而且嫂子是真心的过日子,一心都为了哥哥跟孩子,红英当小姑子的心里有杆秤,嫂子好不好的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红英把肥肉切下来,放到锅里炼油。

没一会儿,炼肉的香气把在隔间里看孩子的红月给勾了出来,红月站在厨房门口,眨巴着眼睛往厨房里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