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猫娘和小狐娘(1 / 3)
作品:《这只妖怪不太冷》20号,周三,上午。
莫高窟。
周离戴着鸭舌帽,背着书包,兜里揣着一张买门票送的丝绸,跟在人群后头走进一间洞窟,然后机械式的仰头看向壁画,表情略显呆滞。
耳机里不断响起讲解员的声音。
莫高窟大概是敦煌最有名的符号了,因此虽然是淡季,人还是不少。据说在旺季最夸张的时候,提前一个月都买不到票。
莫高窟的门票分淡旺季。
旺季有a、b、c三类门票,游览的洞窟不同,最多可以游览八个洞窟。淡季则是d、e两类门票,都可以游览12个洞窟,而且因为人少,游览的时间会比旺季宽裕很多,导游讲解也更详细。所以如果是很喜欢莫高窟文化的人来游览,最好是挑淡季。
然而想要看懂壁画还是有门槛的。
许多人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感觉浪费了一笔钱,却什么也没获得,不过走马观花一通罢了。
尤其是在旺季买b类门票的游客们。
这源于人们对它的不了解。
不了解,自然就看不懂。
还有一些人很难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所以又会觉得无趣。
就比如周离身边的一对外国情侣,他们听讲解也听不懂,还不准拍照,坚持了几个洞窟后终于忍不住,直接扭头走了。
再比如槐序和团子。
团子才看了两个洞窟就无聊得直打呵欠了。槐序更是完全理解不了这些已经褪色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还有些都被刮花了,别说这样的,就是以前刚画好、颜色还鲜艳的时候叫她来看,她都不会来看,除非包吃包住。
因此她们俩甚至早在外国情侣之前就离开了洞窟,此时正在外头玩耍。
只剩下周离一个人跟随大部队游览。
他来之前做了功课,阅读了一些关于莫高窟文化的文章,收获不大,但至少知道了如何去欣赏壁画上的内容。再加上门票自带了两部有助于了解洞窟文化的电影,不仅好看,也对游览洞窟有所帮助,因此他还勉强看得进去。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不同朝代与不同政权在这里携手修建了千年,才有了如今盛景。
虽然莫高窟的建造与佛教有脱不开的关系,雕塑与壁画的内容都与佛教有关,但它的艺术价值却绝不仅仅在于宗教,壁画中所描绘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佛国净土和信徒朝拜。如果你足够仔细,那么你将能从中找到伊朗、印度、希腊等多种文明的艺术痕迹。如果你不关心艺术,你也能从那些小人中发现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各朝代不同的文化习惯,你会为之惊讶的,因为有很多东西都超出了现代人的惯有认知。
总是能有所收获。
而周离觉得一件宝贵的艺术品总是要有些意义,它记录着什么,它代表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如果都没有,他就理解不了。
敦煌的壁画尤其诠释了这一点。
周离一眼能看见的就是它所记录的内容——
古人的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精神食粮,甚至古人的技术产品,这上面都找得到表现。
而就算不看这些,只从当时人们下笔所运用的线条来看,也能看出许多东西。
最早的洞窟建造于东晋时期,当时壁画上的菩萨还是西域样貌,余秋雨先生说‘甚至能看出从印度起身时的样子,深线粗画,立体感强,还裸着上身,余留着恒河岸边的热气’,那时佛教在中国才刚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上的菩萨变得更活泼,身形修长,衣着也随着当时人们的审美变得更大胆了,甚至有些看得出清丽病态之美,从中你看得出那时的风流名士们的审美与癖好。
到隋朝病态之美就消失了。
唐朝时期,画工们的笔锋变得更自然,下笔更随意,人物的神情变得更恬静,女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是盛唐才有的自信与乐观。
……
透过壁画,周离仿佛能看见当时的世间,而它就像是一个倒影,处处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与风情所留下的印记。
那也是槐序生活过的世间。
因此周离觉得有意思。
因此槐序觉得无趣。
周离走出最后一个洞窟时,比莫高窟最古老的洞窟还更古老的老妖怪就坐在石凳上等待着。
今天的她是一个西域美女的形象,在进入莫高窟之前,她换了一身敦煌风的古代服饰,艳丽吸睛,配上她的容貌,仿佛即将飞天而去。然而这位飞天仙女此时却左手拿着一个肉夹馍啃着,右手还拿了三个备用,将这份气质破坏得七七八八,也从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历史的厚重。
比老妖怪更古老的小猫娘站在一旁,仰着小脑袋眼巴巴的看着。
见到周离走来,小猫娘立马扭头说:“周离!槐序不给团子大人吃饼!”
“这是肉夹馍笨蛋。”
“槐序还骂团子大人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