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计划II(1 / 2)
作品:《硝子之城》会议室内,叶遥、贝尔特朗、荒木洋介和简霁围坐在长桌两侧,桌上摊开的剧本散发着墨香,似乎正等待着他们在上面留下印记。叶遥深吸一口气,轻轻合上文件,注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表情中带着决然。
“各位,这份最新的剧本方案融合了我们对‘波德莱尔计划’的核心构想,极力将波德莱尔的哲学理念和我们对现代人性的探索融为一体。它不再是线性叙述,而是一种片段式的影像诗,刻画人类深层次的孤独与欲望。”叶遥缓缓说道。
贝尔特朗的目光闪烁着,显然对这一方向深感兴趣。他低声问道:“叶遥,波德莱尔的作品大多充满了矛盾性,尤其是对欲望和堕落的刻画。我们打算如何通过影像将这种哲学体现出来?”
叶遥微微一笑,翻开剧本中的一页,展示出其中一段分镜:“我们计划用不同的城市和风格的场景来表现角色的情绪波动,拍摄地既包括了繁华的大都市,也有那些诡异、孤寂的偏远城镇。每个地方都将成为角色的内心隐喻,象征着他们的灵魂在不同境遇中的挣扎与迷失。”
荒木洋介微微颔首,显然对这个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很有挑战性。城市与荒芜之间的对比可以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而偏僻城镇的加入,恰好能够让观众感到一种与现代疏离的异样感。这种地方的空旷感正符合波德莱尔式的孤独。”
贝尔特朗的表情略显严肃,仿佛在思索其中的深意:“荒木,波德莱尔的哲学在于他对现实的冷眼旁观,他的作品像是一面镜子,揭露出人类内心最黑暗的渴望。我们的影像不能仅仅是表现孤独与荒芜,它必须让观众看到那种带着毁灭性的堕落感。”
“没错,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叶遥点头,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观众一段容易理解的故事,而是通过这种极具实验性的影像,让他们在这些片段的拼接中感受到迷茫、焦虑,甚至被这种无尽的欲望吞噬。”
简霁在一旁静静倾听,随后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的演员选择也必须非常谨慎。想要表达这种内敛而充满冲突的情绪,仅凭演技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在气质上符合这种波德莱尔式的灵魂。”
在叶遥的提议下,剧组决定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演员,而是将选角的范围拓展到全球,以保证每个角色都能带有一种独特的异国情调,成为影片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德莱尔的哲学本就带有一种游离的视角,而多元的演员背景正好符合这种调性。
“我设想,我们可以选择法国、日本、甚至一些拉丁美洲的演员,这样可以为每个角色赋予一种无法定义的、迷离的感觉。”叶遥翻开一页,指出几个关键角色,“比如男主角,他是一个精神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失落者。他的眼神必须充满孤独与渴望,仿佛时刻游荡在黑暗的边缘。”
贝尔特朗赞同地点头:“波德莱尔的诗句是他的自我流浪,而我们的角色也是他的镜像。这个人可以是一名漂泊的诗人,也可以是一名厌倦了物质生活的现代人。演员需要理解那种对自我和欲望的反抗与妥协。”
荒木洋介若有所思,补充道:“这种选角将带来更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冲击。我还想在偏僻城镇的场景中增加一些流浪艺人或街头表演者的角色,他们象征着一种沉默的哀愁,像是一种对繁华社会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