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一章 盛京(1 / 2)

作品:《崇祯有把枪

“你们需要铭记一些东西,因为它们可能关乎你们的命运。”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二。

屹立百年的晋商乔家大院,终于迎来它的末日。

朱由检号召麾下赶尽杀绝,诏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现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从院门口排到内庭,地上流淌着乌黑色的血迹,倒下的尸体保持着搏斗姿势,触目惊心。

朱由检跨过山和大海,也走过尸山血海。

这一次,他开始在尸体间小心穿行,努力避开地上流淌的血污,不让它们染红自己鞋底。

大厅暖阁,聚集着一群刚刚战斗完的明军将士。

辽东,盛京。

规划严整的井字街道四通八达,富有规则感的建筑渲染出压抑的氛围。

盛京城的整体构造,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等级差异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正符合它的主人——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的审美趣味。

在这个从奴隶部族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政权之中,无论对汉人包衣亦或是普通旗丁来说,服从乃是唯一要务,

盛京被称之为盛京,还只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这座新城,现在却已显得老气横秋,了无生气。

倒不是说这座城经济凋敝,物质匮乏,恰恰相反,这是辽东最繁华的城。盛京城中,商铺林立,人口繁密,朝鲜的高丽参,倭国的粳米,苏杭的丝绸茶叶,都能在这里买到。

事实上,即便是与千里之外的明国京师相比,清国都城也不遑多让。

所谓了无生气指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确切说来是一个个拖着猪尾巴鞭的汉人包衣。

用行尸走肉来形容辽东汉人显然过于意识形态化,不过确也能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

顾炎武所谓“亡国亡天下”的辩论,在辽东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建奴占据辽东后,强迫幸存辽民剃发易服,行蛮夷之礼,辽民对剃发易服反抗虽没有后世江南那般激烈,却也因此死了不少人。

所幸辽东经过建奴蹂·躏,汉民十不存一,活下来的大都成了恭顺可靠的包衣奴才。

而其中的佼佼者,便被皇太极由辽东各地迁往盛京,由此诞生了后世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如南京曹家,北京佟家。

一部盛京发展史,也是一部奴才成长史。

盛京起初并不称为盛京,而叫沈阳。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努尔哈赤占据沈阳后,忙于扩张势力,没有进行扩建,仅在城内靠着镇边门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简单的“居住之宫”。

建奴对沈阳城墙的再次修建,是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

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皇太极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建设新城,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将明朝的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时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

由此,盛京颇具规模,成为清国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重心。

到顺治元年,盛京城内人口约有三十万,除八旗战甲,辅兵外,主要包括汉人尼堪,工匠。

在这些汉人包衣看来,民族大义,国家存亡是不需要考虑的,生于乱世之中,只要有口饭吃,便谢天谢地。如果再能得到主子赏识,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顺治元年,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