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矫正本能行为障碍(1 / 2)

作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第一节认识本能行为障碍

什么是本能行为障碍

本能行为是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本能行为障碍,即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人类的本能行为表现出异常现象。临床上常见的本能行为障碍主要有:自伤、自杀、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性行为障碍(见第五章)。

本能行为障碍的形成和类别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受意志控制的,小部分不受意志控制;大部分是学习来的,即习惯性行为,小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即本能性行为,但人的本能行为(如饮食行为、性行为)也受思想影响。各种行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也可有一些不利于适应的异常的行为。由于本能行为有各种分类方式,所以本能行为障碍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包括饮食障碍、睡眠障碍、性行为障碍和自杀、自伤等。

饮食障碍是人类在饮食上产生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食欲和饮食行为的增加或减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见于处于某种心理状态的健康人,也见于患躯体疾病或有精神障碍的人。饮食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可见到食欲不振和食欲亢进。须作仔细的鉴别诊断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失眠和睡眠过多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性行为障碍则是人类在性本能上出现的各种异常表现,我们也称之为“性变态”,是不正常的性行为,其类型多样化,它包括露阴癖、窥淫癖、恋物癖、异性装扮癖……

自杀和自伤属于保存生命的本能障碍,自杀行为是一种身心疾病加社会原因造成的,随着近些年自伤和自杀人数的不断上涨,自杀和自伤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附:本能行为障碍测试

(一)本能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本能行为障碍,请你进行“本能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34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即可。

你是否经常有暴饮暴食的行为?

暴食之后,你是否感到要做特别强烈的运动以便消耗过多的热量,比如呕吐、排泄、节食或者做运动?

暴饮暴食或者大量排泄之后是否感觉自己特别可憎或者可怜?

你在暴饮暴食之后,是否担心自己的体重可能过重?

你是否极担心自己会发胖,以至于会拼命让自己饿得半死、饿很长时间、做长时间的运动?

你是否靠大量排泄以保持体形?

你的体重是否下降极大,很多人认为你太瘦?

你是否对自己的体形感到满意(或者仍然觉得自己太胖),哪怕人人都说你看上去太消瘦?

你是否特别关心自己的食物,关心自己所吃的每种食物里面所含的热量,以及每一食物对自己的体形将要产生的影响?

你是否发现自己不想跟人一起上餐馆,因为你怕别人看不惯你的饮食习惯而感到难堪?

你是否感觉自己只有按照严格的规则吃东西才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

你入睡前是否总想着白天的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入睡?

晚上你是否会醒来很多次?

你是否心里想睡却提前数个小时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因此内心甚是烦恼且难过?

你是否觉得尽管睡了一整夜,但白天还是很累?

你是否发现自己在一些事情进展很慢的时候容易入睡,比如看电影或者听报告的时候?

你的正常入睡时间是否经常与你的工作安排相冲突?

你是否是一只“夜猫子”,应该去上班的时候却感觉正好想睡觉?

你是否晚饭刚吃完就去睡觉,然后离天亮还差数小时便醒来?

你是否经常上夜班,或者白班和夜班经常更替,使得自己总觉得醒着,或者非常疲倦?

言语中你是否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你是否有感到祖丧,有被抛弃感,或者存在抑郁、愤怒、绝望、焦虑及认识狭隘等心理状况?

你是否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自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你是否会间接或委婉地说出或暗示周围的人自己的自杀意念?

你是否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过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你是否出现认识范围比较狭窄,在分析问题时倾向于固执和被动,面对困难时缺乏正确的估计,缺乏耐心、情绪悲观等状况?

你是否把自杀当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你是否情绪不稳定,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或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你的性格行为是否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是否出现了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

你是否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你是否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等?

你是否社会交往少,与周围直接的人际关系常发生冲突,经常丧失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的分析

只要符合每项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就答“是”,记5分。选“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你的总分就是你的“本能行为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的本能行为心理障碍是否正常。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90分以下,说明你本能行为心理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本能行为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是95~125分,说明你具备一些轻微的本能行为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125分以上,说明你存在本能行为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心态,同时,运用本章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第二节本能行为障碍的自我诊断与调适

自伤:只有伤口才能让心平静下来

(一)问题描述

半年前,家勇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都市的繁华让他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接到了父亲病重的电话。等他日夜兼程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家勇不相信父亲真的会走,他后悔极了,说:“如果我不离开,这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带着深深的歉疚,带着母亲和亲人的希望,他再次回到学校,却再也找不到初来时的感觉,还时常接到母亲充满悲痛的电话,他难受极了。渐渐地他发现,每次用刀子把自己的胳膊划破,看到红色的血滴在地上,心情就会好转……一段时间过去了,家勇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发泄心情的方法,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好像出现了问题。

(二)问题分析

所谓自伤,就是有意识地以种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损伤部位可以自己达到,且多为机械伤,方向一致,范围较集中。其目的只是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的方式不同,可用刀或其他器械切割,或者吞食异物。在精神障碍病人中,自伤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与病人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关。

有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会选择自伤,比如用尖刀划伤自己、用头撞墙,用烟头烫、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伤害自己,这些都属于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一般持续多年。可多次发生自伤行为,方式呈多样化,但致死性低,大多伴有情绪焦虑或不稳定。具体来说:

1.言语中有意无意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2.情绪不稳定,多数伴有憎恨自己,感到沮丧,有被抛弃感,或者抑郁、愤怒等。绝望、焦虑、愤怒及认识狭隘是主要的心理状况。

3.实施自伤时的故意性。也就是说个体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应该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自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4.自伤直接造成对于身体的伤害,并非像抽烟、酗酒一样过段时期才表现出来。

5.自伤损害的程度有限,且具有重复性。应对身体造成轻微或中度的伤害,而重大、致命性的伤害应排除在外,如挖眼。

6.无自杀动机,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自伤的个体偶尔也会出现自杀意念,但他们还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我伤害行为不同于自杀。

自伤是自我发泄比较极端的一种方式,用自身的痛苦来麻痹外界带来的痛苦。它甚至是一种想活下去的呐喊。希望自己藉由这些方法,摆脱纠缠不去的不愉快感觉。自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同时,在心理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会造成自伤者的一种依赖心理。当遇到痛苦的时候,会依赖于用自身的痛苦来抵御外界的痛苦。

自伤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有些患者因有强迫性格或太过追求完美主义而自伤;另有些依赖性格过重,会以自伤行为来吸引别人的重视。自伤者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自认为有缺陷或是能力不足,他们觉得情感上没有人可以依赖或信任,给人的印象总是紧张害怕。而为了缓和持续不断的紧张害怕,自伤者经常背负着深沉的愧疚感,怕别人视自己为危险人物或极度厌恶自己,这些害怕带来经常且毫无根据的愧疚感。此外,自伤者对情绪的痛苦是极端敏感的,他们无法信赖别人,宁可选择自己来掌控体验伤痛的过程,以及伤痛之后留下的麻木感。疼痛与自我伤害就是为了产生宽慰与安全感。

至于自伤的外部原因,有学者指出,自伤者最初可能为疏解压力、发泄愤怒。我们认为,自伤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诱发事件——通常是真实的或感觉到将要失落、受拒绝或被抛弃;

2.无法忍耐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可能是情绪低落或麻木的感觉;

3.开始想尝试自我伤害行为;

4.执行这些行为,执行时个体通常感到“部分疼痛”或“完全麻木”;

5.得到短暂的心情舒解。

创伤经验通常可以在冲动性的自我伤害行为中看到,不论是在行为的不久之前发生或是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都和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一旦自伤的行为出现,就会出现模仿效应,自伤的次数和频率会快速增加。

(三)解决之道

1.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知道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砝码”就在自己手中。

2.重拾对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情绪和欢乐

对于感到“生活单调、缺乏挑战性”的个体,这类自伤的预防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缓和自我伤害的冲动、念头,回复到以前的日常生活状况。

3.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

要让患者表达其不良心境,自伤的冲动和想法,使病人明白自伤的想法纯粹是自我心境所致。帮助患者认识其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并要使患者得到保证,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患者应认识自己的病情,以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及增进自控能力。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物品。

4.要适度、合理地宣泄

妥善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换一种利人利己的宣泄方式,如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娱乐活动等。还可以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经典的做法便是“化悲痛为力量”。

5.调节挫折

调节挫折即调整对挫折的认知方式。提高适应能力。关键是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痛苦、忧伤、失望,但另一方面,会给人以教益和磨练,使人变得聪明、坚强、成熟起来。

(四)测试

你有自伤倾向吗?

我的身上经常伤痕累累,这些都是我自己割破的。

我曾采取一些令自己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

我出现过用刀割伤、刺伤自己,拔自己的头发或眉毛的行为。

我用烟头烧灼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

我觉得身体受之于父母,应该格外珍惜。

我从不会做出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觉得不值得。

我经常自己打自己,有打脸、撞头、打头、掐脖子等等。

我有时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我总是觉得这些人太愚蠢。

我曾有过砍断自己的手指或刺伤自己眼睛的幻想。

如果目的没达到,我就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有时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

没有按照我的意志办事,就经常以自残的口气威胁人,逼人就范。

即使只是有一个小伤口,我也会立刻去医院检查的。

我会在作文或日记中表现出轻生的一些想法。

我出现过反复割破自己的皮肤,自我烧伤和烫伤,主动撞击和抓擦,抓挠头皮等行为。

我有时期望用疼痛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发生了不幸的事后,为了逃避责任,我想通过伤害身体来求得大家原谅。

我经常与别人谈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我一有情绪发泄不了,就觉得胸中憋闷,坐立难安,觉得必须得见点儿血才舒服,用疼痛发泄一下。

我的睡眠与饮食习惯变得紊乱。

我失眠,经常觉得疲惫,身体常有不适感。

我的情绪起伏大,突然发脾气,或者抱怨。

我有时期望用身体的疼痛减轻心里的疼痛。

遇到与人争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我常以伤害身体为代价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我将自己心爱的物品分送別人或丟弃、处理掉。

我的身体很少出毛病,这要归功于我极爱惜的原因。

我拿玻璃或比较尖锐的东西划自己的手臂,直到出血。

我表情淡漠,出现了忧郁的情绪,会经常感到没有希望。

我觉得无助,对许多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计分与结果:

第5、6、14、26、27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自伤倾向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并没有出现自伤的现象。在你看来,身体是应该珍惜的,即使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你也决不会想到用伤害身体来解决。

6~10分:你有轻微的自虐倾向。其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关心。程度也不是很严重,但应改变发泄方式,找到除此之外的正确途径。

11~20分:你出现了一定的自我伤害行为。当事情不顺利或者心情郁闷时,你会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达到一定的宣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21~30分:你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常常借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并逐渐走向更为严重的地步。应该立即得到帮助。

失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一)问题描述

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和同事合租一套房。有个问题已困扰她三四年了,一直未能成功克服。她的睡眠通常很浅,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醒来以后就很难再入睡。更糟糕的是,她还怕光,有一点儿也不行。由于室友们作息时间不一致,总有人很晚才睡,她也只好等着大家都睡了,所有的灯都关上了,周围一片黑暗时才能入睡。而一到早上,她又很早就被一点儿动静惊醒。长期如此,使她苦不堪言。方小姐在白天总是无精打采,头昏脑胀,周身疲乏无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有心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却又不知如何着手。

(二)问题分析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当事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主要分成入睡困难与维持睡眠困难,会导致无法恢复体力与白天精神萎靡之后遗症。

睡眠是人生的不解之谜,也是人生的快乐所在。我们难以睡眠时数的长短,决定一个人的睡眠够不够,因一天中所需的睡眠时数因人而异,有人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但却有人一定要睡上十个小时,才觉得有饱足感。更多时候我们认为,失眠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就像是发烧或腹痛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的象征,必须找出潜在的病因加以治疗,不应只是治疗失眠的症状而已。

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梦过多、睡眠浅、易醒、睡眠时间过少等。具体来说:

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4.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5.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失眠症依病程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短于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长期性失眠(长于3星期)。短暂性失眠,几乎每个人都有经验,当你遇到重大的压力、情绪上的激动,都可能会造成你当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扰。短期性失眠的病因和短暂性失眠有所重叠,只是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数星期。长期性失眠,是患者至失眠门诊求诊中,最常遇到的疾病类型,其病史有些达数年或数十年,必须找出其潜在病因,才有痊愈的希望。

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不规则的睡眠模式、工作或学习得很晚、白天经常睡觉,或者睡得过多,早晨起得又太晚。容易出问题的睡眠会导致社会、职业、生理或者心理压力。失眠倾向于恶化,因为不利的影响会在你睡眠时反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很担心睡不着,结果就更难以入睡。你越是努力入睡,越是难以使担心远离你。如果你白天所处理或该面对的事没有处理好,甚至带给你颇多的困扰,当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你的思绪仍会持续到睡眠的时候,最后可能导致失眠的产生。失眠的困扰一旦来临,代表着我们的心理困扰已超越了能容纳的临界点,此时势必要对引起我们困扰的事物加以处理,勿使失眠的情况恶化。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可能引起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比起生理方面来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在失眠之后,往往感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好发脾气,造成所谓“焦虑”的精神状态。或者恰恰相反,对于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漠然视之,对事物的反应相当迟缓。失眠所引起的这种消极心理后果,其根本原因不在失眠本身,而恰恰在于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失眠的“自我暗示”。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多是“自我暗示”极高的人。由于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使失眠者在经历几次失眠后,变得忧心忡忡,对睡眠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如此“失眠”和“暗示”交替复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酿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三)解决之道

1.缓解情绪过度的紧张

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主动抑制过程,任何一皮层区域产生的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并扩布到皮层下中枢时,才能引起睡眠。如果情绪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瞻前顾后,就会在皮层相应的区域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灶,干扰入睡抑制过程的扩布,所以难以入睡。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比赛或其他重大事情,在经过反复认真的准备之后,直至临战前夕,都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工作及准备,坚定必胜的信念,做些轻松的运动或娱乐,使精神放松,消除对成败的种种顾虑及杂念,这是得以安眠的重要前提。

2.纠正对睡眠的种种误解,消除对失眠的畏惧心理

失眠应被看作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不是生理疾病。尽管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类,也有一些是因为其他疾病和服用兴奋性酒精、饮料、茶水等所引起的。

有人以为“要是少睡了多少时间,就得补多少时间,否则就会影响精力”,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战争或其他非常紧要时期,即使少睡了一些时间,同样也会感到精力充沛,这说明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人的精力和体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险系数,所以即使一时难以入睡,也千万不要着急;相反,越急就越难入眠。

3.创造一个较好的睡眠条件

尽量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上床后除了睡觉之外,不想其他的事。

不睡懒觉。睡懒觉是失眠的开始,不要有“由于昨晚没睡好第二天早晨多睡一会儿”的想法。不睡懒觉按时起床很重要。虽然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不想活动,但持续几天后反而会促发睡意。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昏暗,温度适宜;床铺和被褥清洁、舒适,为快速入梦创造一个最佳环境。

体力活动有助于睡眠,但睡前过度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精神兴奋,不利于睡眠。

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观赏紧张、刺激、恐怖的电视、电影如鬼片、凶杀片等,造成心理不安而影响入睡,也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有些事应在睡觉前想好或干脆留到明天去想。当然,你可以看一本平时觉得特别无聊,一看就瞌睡的书,或听一点儿轻柔的音乐。这样会有助于睡眠。音乐通过听觉可怡神,可解除头痛脑闷,轻压眼球可使梦中产生五彩缤纷的梦境。这样,就可以使不良情绪和意识在梦幻世界中得到解脱。

4.顺其自然,放松思想情绪

有的人从上床之前就开始烦恼“今天晚上能睡着吗?”“万一睡不着怎么办?”等问题,这正是引起失眠的恶性循环的开始,结果越着急越睡不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上。停止一些争取睡眠的努力,如“数数、想象气功”等方法。失眠的原因就是想睡着觉。把睡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放松心情,不要过于在意,睡眠就会自己来找你了。

晚上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并尽量减少上厕所次数,最好的办法是闭上眼睛保持平卧的姿势,静静地躺着,这样可以达到与睡眠同样的效果。当你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时,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干脆起床离开房间做些轻松活动,如:看书、听音乐、静坐,等到累了再进房间。但如果你躺在床上无法控制脑中的思绪时,你也可以照以下这样做:

平躺,不垫枕头,将双手双脚打开呈大字形,手心朝上,眼睛闭起,下巴往内收,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开始用腹部呼吸,并将每次的吸气、吐气的时间一次一次拉长变慢,约五六个回合。

除了呼吸之外,一面想着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顺序从脚趾、脚板、脚踝、小腿渐渐往上,不漏掉身上任何一个部位,慢慢地在心中默念,请它不用力地放松,重重地掉在床上,渐渐地连腰部都可以平贴在床面上(需要多练习几次即可),渐渐地你会发现你已将心中的杂念都甩掉了。

1

5.失眠食物疗法

在日常的饮食中有几种食物是具有安神、镇静功效的,常吃可以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

莲藕茶: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地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玫瑰花茶:也具有很好的清香解郁作用。

龙眼+百合茶:龙眼肉加上百合,很适合中午过后饮用,有安神、镇定神经的作用。

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有助睡眠与安定神经的作用,如奇异果、豆浆、芝麻糊、玉米汤。每晚睡前若要喝牛奶来助眠,请搭配饼干、面包之类的甜点,因为虽然牛奶中的钙质可以安神助眠,但是因为牛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反有提神的作用,如能搭配一些高糖食物,则可以促使血管收缩素的分泌,较能产生睡意。

另外,中医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故睡觉前不要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多后胃肠运动会加强,以致影响睡眠;睡前避免喝太多的水,以免因尿频而影响睡眠;睡前不宜饮酒,虽然饮酒有暂时的催眠作用,但酒精的刺激会使人睡眠不实在,早醒。

(四)测试

失眠症的自我测评与分析

躺在床上我的脑子里全是白天见过的人和发生的事,难以入睡。

我睡觉之前非翻来覆去地折腾和操心睡不着不可。

一般情况下,我需要依靠闹钟才能起床。

我没有生理或心理疾病,也不上夜班,但晚上还是睡不好。

我经常感到头晕眼花。

我对自己的睡眠质量很不满意。

我经常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我感觉到,不管睡多长时间,总还是睡不够似的。

就算没有睡好,我第二天依然活跃,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我经常午夜之后才入睡,中午甚至更晚才醒来。

我长时期受到失眠的困扰。

我常常会对一些事情产生困惑而难以解脱。

晚上我很少做梦,也很少被惊醒。

我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晚上总是睡不着,脑子里都是白天的工作问题。

到了晚上,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强迫自己一定要睡个好觉。

换个地方我就难以入睡。

我经常白天感到昏昏欲睡,精力不集中,慵懒乏力,容易生气,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我睡眠时间很不规律,不能按时上床睡觉。

入睡后稍有动静我就能知道。

我整夜做梦,醒来时觉得很累。

一上夜班我就睡眠不好。

我必须使用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

我经常一夜连续做好几个梦,而且大多是恶梦。

每天晚上我一躺到床上就紧张,生怕早晨上班迟到,结果越紧张越害怕就越睡不着。

有点儿不顺心的事我就彻夜难眠。

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我经常唉声叹息:“唉!困死我啦。昨晚又没睡好觉!”

即使睡眠充足,无聊时我仍会引起睡意。

白天我总是昏昏欲睡或白天很容易入睡。

计分与结果:

第3、8、10、14、2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失眠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没有失眠症。你很少受到失眠问题的困扰,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良好。

6~10分:你可能会由于外在的原因受到了失眠的影响,但往往随着事情的解决和环境的改变,失眠也不冶而愈,所以不必担心。

11~20分:你有一些失眠的问题。当你遇到重大的压力、情绪上的激动,都可能会造成你当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扰。除此之外,可能作息的不规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1~30分:你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夜夜难安正是你现在的写照,并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尽早治疗。

贪食:一直吃到呕吐才会停止

(一)问题描述

小美,26岁,教师,身高165厘米,体重100斤。最近3个月来不可控制地进食,每天在吃饱晚饭的情况下,将家中所有能吃的食物无法控制地吃完。但她又害怕过多的进食会导致肥胖,被人笑话,所以在进食后,又躲在无人处,如厕所,采用手指抠咽喉的方法,将刚进食的食物呕出来。刚呕出时觉得非常舒服愉快,但过后又非常后悔。长期以往,小美非常痛苦,情绪低落,没有精神,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贪食症也称暴食症,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的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合征。此症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包含两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不可抗拒地强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设法进行呕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用泻药。此类患者的体重常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女性较为常见。

事实上,大多数人偶尔都会放量大吃一顿,狂喝一回。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偶尔失去控制是没有关系的,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这样临时和偶尔的放纵并不说明有贪食症,因为贪食症需要经常和反复失去控制的暴饮暴食才成立。暴食跟一场摄食狂暴活动一样,你会失去控制,一直吃下去,直到胃疼起来,不得不停止为止。然后,你会呕吐,一切又重新开始。

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具体来说:

1.反复发作的暴食,饮食无法控制。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但是没有明显体重增加。

2.过分看重体重,对自己的体型和体重持久地过度担心。

3.常采取引吐、导泻、利尿、节食或运动的方法,消除暴食引发的发胖。

4.身体症状。如体重不稳、用餐后马上呕吐、皮肤变差、委靡不振、容易疲劳、眼睛充血、女性经期不规律等等。

5.情绪波动。如抑郁,自我形象低落,羞耻内疚,常感觉孤立无助。

6.贪食后的后悔与冲动。可以说,难以控制的暴吃冲动和进食后的焦虑不安并存。

贪食症是用来处理压力以及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而在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这种饥饿涉及心理需要,并非单靠食物便能解饿。病患者只觉饥饿难耐,但疯狂进食后,又会马上以抠喉、服泻药等方法拼命把食物呕泻出来,用尽各种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但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压力的功能,反而使“吃”变成了处理焦虑不安、寂寞和生气的不当方式。由于很多贪食症患者暗地暴饮暴食然后排泄并且能够保持正常或超正常体重,所以他们可以隐藏问题许多年。

贪食症的罹患因素与厌食症类似,皆因各种问题所导致,不同的是,暴食症的发病因素较为严重与复杂,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患者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此症患者有要求完美、忧郁、焦虑、强迫人格等倾向。个性上厌食症者偏内向、敏感;贪食症者则较外向、易怒。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做事一丝不苟的比较容易产生摄食障碍。拒食症患者通常往往认为能够自己控制饮食的行为非常完美,可是患有贪食症的人却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悲哀。所以一旦患有贪食症,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我厌恶感,会认为自己很差劲,甚至丧失生存的力量。

大多数贪食症患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害怕变胖,觉得自己比实际体重要重。与厌食症患者相比,他们控制体重的努力是混乱的:克制的饮食行为常常被反复的、持续时间较短的不可控进食破坏;随后又会出现挽救其后果的行为。暴食中消耗的食物量是巨大的,他们吃东西并非为了寻求快乐,相反,他们吃东西都是秘密的、快速的和囫囵吞枣式的。这些行为之前通常会出现身体或心理紧张,进食只是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在暴食时,个体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吃完以后,负罪感、自责和抑郁便随之而来。不久,又会找到呕吐或泻药作为对暴食行为的补偿和惩罚。暴食行为和“抗暴食”的循环就这样完全控制了生活。

(三)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