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口才的魅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章 全面提升记忆力(1 / 2)

作品:《口才的魅力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希绍曾经说道:“对于先天记忆能力的开发,普通人只做到了不高于百分之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则因不遵守记忆的自然规律而白白浪费掉了。”

那么你属于这种普通人吗?若是,则说明你已经被社会或商务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由此,我认为你会充满兴趣地研读这一章,并且会受益匪浅。

首先我需要向你展示如何在商务性、社交性的会谈中或演讲中使用这些自然规律。

事实上,这些“记忆的自然规律”十分简单,它只包括三点。任何一个所谓的“记忆系统”都是由这三点构筑的。它们是:印记、复述、联想。

要对记忆的内容做到深刻、生动而持久的印记。这是记忆的第一道指令。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聚精会神。西奥多·罗斯福凭借自己非凡的记忆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那出色的记忆就根源于此:深烙于心中的印记。在顽强的信念和不懈地磨练的引导下,罗斯福使自己即使在最不利的环境中都能够全神贯注,不被外界干扰。1912年,在芝加哥“公牛与驼鹿会议”期间,国会宾馆成了他的办公地点。当时,很多人都涌入了宾馆楼下的街道,他们挥舞着旗帜,大声叫喊着:“我们需要泰德!泰德!需要泰德!”宾馆周围被人们的怒吼声、乐队的演奏声包围着,还有来来往往的政客、紧张的会谈安排,以及频繁的请示足以使一个普通人无法专心工作。

但罗斯福却做到了。他坐在房间的摇椅里,似乎对外面发生的一切都浑然不觉,依旧全神贯注地阅读着哈洛德特斯———那是一位希腊历史学家的故事。在去往巴西荒野的途中,每到一处宿营地,他都会在树下找块干燥的地方,然后坐在小凳上阅读根布本的《罗马帝国的衰落》。他是这般沉醉于此,以至于忘记了身边的雨声、吵闹声,甚至是营地里的活动和热带森林中的各种声响。这或许也是他过目不忘的原因。

仅仅五分钟的全神贯注,其记忆的效果也必定超过精神萎靡时的记忆效果。亨利·沃德·比切尔写道:“集中精力的一小时,远远胜过迷迷糊糊的数年。”作为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总裁,艾伍贞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一百万美金以上。他说:“到目前为止,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的———全神贯注于眼前的工作。”

这就是增强力量,特别是提高记忆能力的秘密。

留意身边的细节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现,半年来,他的二十七个助手在从电灯厂到新泽西门罗公园的总厂时,都走同一条路。路旁有一株樱桃树,但所有助手都对此都熟视无睹。

爱迪生曾经掷地有声地说:“普通人的大脑,对其看到的事物所产生的反应仅仅是千分之一。我们的观察力,那种真正的观察力,是多么的薄弱啊!”

如果将一些普通人介绍给你的朋友,那么结果会怎样?通常会是这种结果:不出几分钟,你的朋友就会将那些人的姓名全部忘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没有更多的关注他们。或许你的朋友会说是由于自己的记忆力太差,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能说明他的观察力也很差。如果你的这位朋友在一个大雾的天气里拍了一些照片,但照片却因为雾气而不清晰,那么他一定不会埋怨照相机不好。同样道理,因为对别人印象模糊不清,又怎么能幻想给对方留下清晰的记忆和埋怨自己的记忆力呢?

作为《纽约世界》的创办者,宙斯夫·布雷泽在其出版社的每一位员工的办公桌上,都留下了这样一行字:

准确、准确、准确

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准确地听到别人的姓名,并且请求他再重复一遍,耐心地询问对方的名字是如何拼写的。这样一来,他会被你的兴趣所激励,而你,也会因为自己的集中精神而记住对方的姓名。从而你也就获得了清楚、准确的印记。

为何要大声朗读

林肯少年时期,在一所乡村学校读书。学校很破旧,地板都是用碎木铺成的,为了防止太阳的照射,学生们只好将课本撕开粘在玻璃上。当然,他们没有撕毁自己需要的教科书。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大声朗读,学生们则跟着读。每当这个时候,整个校园就像陷入一片沸腾的海洋一样。正因如此,人们将这所学校称之为“喧闹的校园”。

在这所“喧闹的校园”里,林肯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陪伴他终生。那就是,每当需要记忆的时候,他就会大声朗读。每天早晨,林肯一来到斯普林菲尔德的律师事务所,他就会立刻躺在躺椅上,然后将不灵活的那条腿放在旁边的椅子上,开始大声朗读晨报。他的同事总是抱怨“他让我厌烦透了!实在难以忍受!”我曾经问过他,有必要这样阅读吗?他回答我:‘只有这样我才能记得更清楚,因为阅读让我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都参与其中。’”

林肯的记忆力相当出色。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大脑:“我的大脑好比一块钢铁,虽然很难在上面留下什么,但是一旦留下了,就永远不会抹去。”

因此,想要调动你的听觉和视觉,就必须像林肯那样去做。

当然,理想的记忆方法除了听和看以外,还包括触摸它、嗅它、体味它。但是,最为有效的当属视觉。因为,我们是视觉动物,视觉记忆最为普遍,也最为深刻。例如,我们很容易记住一个人的样貌,却时常忘记他们的姓名。研究得出,视觉神经比听觉神经的功能高二十五倍。所以,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

因此,将需要记忆的姓名、数据,以及演讲提纲记录下来,然后仔细看一遍,再将眼睛闭上,在大脑中回忆看过的内容,以辅助记忆。

那么,马克·吐温是如何做到不带笔记演讲呢?

最初几年,马克·吐温在演讲的时候,总是需要借助笔记,最终视觉记忆让他克服了这一难题。在《哈珀杂志》里,他向我们介绍了这一转变的缘由:

我们往往很难记住日期,因为日期都是用数字组成的;而数字又非常乏味,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它们又没能形成一幅图画,因此,视觉记忆就会显得毫无用处。很明显,日期图画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记忆。甚至可以说,图画,特别是亲自构筑的图画,更能帮助我们记忆。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必须亲自构筑图画。三十年前,每天晚上我都要发表演讲,每次讲演之前,我都会把内容完整地背下来,有时候为了避免失败,我甚至在纸上写下一些提示,这些提示几乎都是每段开头几句。下面这一组提示共有十一个,它们大致如此:

地区天气———

时代风俗———

加利福尼亚的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

这十一个提示就是每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有了它们就能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但是,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想要构筑一幅难以忘怀的图画的确很难。因此,我虽然用心记忆,但是仍然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无奈,我只好将提示写在纸上然后放在身边,在演讲的过程中我总会不时地看看它。有一次,“提示”不知被我放在哪里了,那个夜晚我过得非常恐慌。正因如此,我才清楚地意识到,我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于是,按照演讲的顺序,我把每个提示开头的字母写在手指甲上,例如“i、a、b”。当我第二天晚上登台演讲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办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我不停地看手指头,以至于我忘记了哪个指头已经看过了。也许,这种方法不会让我遗漏演讲的重点,但是,听众一定会非常好奇:这位演讲者为什么对自己的手指头那么好奇呢?演讲结束之后,甚至有听众询问我的手怎么了。

就在此时,我的眼前一亮———构筑图画!最终,这种方法消除了我的烦恼。两分钟以内,六幅图画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这些图画彻底代替了提示句子的作用,并且非常完美。当图画完成之后,我可以立马撕毁,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这场演讲已经过了二十年,但是那些图画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只要想着图画我就可以复写出其中的内容来。

一次演讲中,我试图使用这一章所涉及到的内容,凭借记忆作一场讲演。于是,我把材料用图画的形式构筑出来,例如:喧哗的人群中,罗斯福可以阅读历史资料;爱迪生仰望一棵樱桃树;林肯大声地朗读报纸;马克·吐温试图在听众面前,擦拭自己指甲上的墨水印。

那么,我是如何记忆图画的顺序呢?当然不是通过序号,因为这很难。我的方法是将序号转变为图画,并将其与要点画面结合起来。例如:序号“一”听起来很像“跑”,于是奔跑的马儿就用来表示“一”,而罗斯福骑在这匹马上,在房间里看书;序号“二”听起来很像“动物园”,于是图画就变成爱迪生在动物园里看一棵樱桃树;序号“三”听起来很像“树”,我便把林肯画在一棵树上,对着同事大声朗读;序号“四”听起来很像“门”,画面变成为马克·吐温靠在门边,一边演讲一边擦拭指甲上的墨水印。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种方法既荒唐又可笑,但是它的确是一个有效的记忆工具。因为,荒唐古怪的事情反而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相反,枯燥的序号则很容易被遗忘。例如,按照图画记忆法回忆第三点内容,只要问自己树的顶端是什么?很快,林肯便出现在我的眼前。

为了使用更方便,我将一到二十全都转化为相应的图画,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你愿意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去记忆这些图画,那么不管哪幅图画被提问,你都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序号。

请尝试记忆这些数字图画,你会发现它们非常有趣:

一(one)———跑(run):一匹奔腾的马儿;

二(two)———动物园(zoo):把内容放进动物园里;

三(three)———树(tree):把内容放在树上;

四(four)———门或者野猪(doororboar):听起来像“四”的任何事物;

五(five)———蜂房(beehive);

六(six)———病痛(sick):穿着护士服的护士;

七(seven)———天堂(heaven):街上到处都是金子,天使们在弹奏悦耳的竖琴;

八(eight)———大门(gate);

九(nine)———酒(wine):酒瓶倒了,酒水把桌子上的东西冲到了桌下;

十(ten)———兽穴(den):丛林深处或者石洞里,野兽的洞穴;

十一(eleven)———十一人足球(footballeleven):队员们在球场疯狂地奔跑,他们踢向远方的球正是我们需要记住的;

十二(twelve)———搁置(shelve):一个人把架子上的东西推向后方;

十三(thirteen)———受伤(hurting):伤口流血了,血染红的正是我们要记住的;

十四(fourteen)———求爱(courting):一对情侣正在亲热;

十五(fifteen)———举起(lifting):大家熟知的强悍的约翰·苏黎正在举重;

十六(sixteen)———拍打(licking):一场激烈的拳击战;

十七(seventeen)———酵母(leavening):一位主妇正在揉面,将要点加入面团里;

十八(eighting)———等待(waiting):一位女士正在茂密的森林里等人;

十九(nineteen)———钉住(pining):一位女士正在哭泣,她的眼泪正好滴在要点上;

二十(twenty):羊角(hornofplenty):羊角里长满了鲜花、果实和谷物。

从现在起,学习这种记忆方式,花时间记住这些图画数字吧!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你也可以亲自构筑数字图画。例如“十”,你可以把它假想为“自来水笔”或者“母鸡”,只要与“十”的发音类似就行。如果演讲的第十个内容是“风车”,那么你可以把“十”想象成“母鸡”坐在“风车”上;或者“风车”带动墨水灌满了“自来水笔”。当你需要记忆第十个演讲内容时,不要去考虑“十”,只要想母鸡坐在哪里就行了。当然,你可以对这种记忆方法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愿意试试,你就会发现其乐无穷,而你的记忆也能使众人目瞪口呆。

挑战记忆力

世界上有名的大学之一———艾尔·阿扎尔大学,这是一所伊斯兰教学校,大约有二万一千名学生。这所大学有一个独特的入学考试要求,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背诵《古兰经》,其长度与《新约》相等,背诵时间长达三天!

古时候的中国,学生被称作“读书的好手”,他们也要背诵很多古典书籍。

那么,这些读书的好手是如何记忆的呢?

其秘诀是重复记忆,而第二个“记忆的规律”正是如此。

重复记忆,能够让你获得大量的事实材料。假如你想记住某些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复习、不断地使用;例如,你想记住某一个人的名字,那么就直呼其名;你想掌握演讲的内容,那么在谈话交流中,就必须不断地涉及它们。总的来说,只有持续不断地运用才能带来持久不变的记忆。

重复记忆的意义

单纯地重复记忆并不会带来最佳效果,盲目、机械地死记硬背毫无意义,我们所需要的是机智的记忆,也就是说依照我们的记忆特点去记忆。例如,艾冰豪斯教授出示了一长串没有任何意义的音节让学生们记忆,比如:“deyux”、“qoli”……最后,教授发现如果将这项任务分成三天去完成,只需记忆三十八次;但是一次性记诵,则需要六十八次。此外,其他的心理测试也同样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这样一个重大的有关记忆原理的发现意味着:前者不停地重复记忆,而后者在记忆中作一些间歇停顿,那么前者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后者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