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篇 第二章 人物与流派--心理学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1 / 3)

作品:《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导读篇第二章人物与流派--心理学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在100多年的历程中,人类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众多学派中,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去研究的;有从静态去研究的、有从动态去研究的;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种种不同角度去研究的。

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承继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

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的人类历史上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的总和。

了解心理学常识,需要对当时的主要心理学家有所了解。

例如,他们生活的年代、家庭和时代背景,他们是怎样成为心理学家的,他们的代表作,他们各自的理论特点和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以及他们与其他心理学家的关系等等。

这些正是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心理科学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集中体现在一些重要的学派及其发展历程中,这些流派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影响过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学派的研究成果上。

谁是心理学之父?

--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出生于德国曼海姆北郊内卡劳的一个牧师家庭。

孩提时代的他,对学习并不感兴趣,更是个习惯性的白日梦者,哪怕是父亲来学校里,发现他心不在焉而搧了他几个耳光,也没有改变过什么。

直到后来父亲过世,母亲只有少量的养老金维持生活的时候,他才慢慢控制走神的毛病,痛改前非,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856年毕业。

1857年出任海德堡大学的生理学讲师,次年跟随当时名望大振的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他的生理学研究担任实验室助手。

这份工作加强了冯特对生理心理的兴趣。

1864年,冯特晋升为副教授,并辞去了亥姆霍兹的助手工作,在家建立实验室和进行心理学实验,其间,不惑之年的他也与未婚妻订了婚。

1871年亥姆霍兹离开了海德堡大学,但是海德堡大学也并未让冯特顶替亥姆霍兹的位子,只是授于他临时教授的头衔。

这次提升长了薪水,使得他与未婚妻成婚,并专心撰写《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

而这书著作也给带来希望,1875年出任德国莱比锡大学聘为教授。

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开创了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业--创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个人名声和实验室的名气,吸引了许多助手来到莱比锡,在这所心理实验室里,他领导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有效地完成了100多项心理学实验研究,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心理学专门人才。

这些人回到他们各自的祖国,也在各自的国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也不泛后来成为知名的心理学家,如美国的赫尔、卡特尔、安吉尔,英国的铁钦纳,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闵斯特伯格、马尔比、朗格等等。

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心理学专业队伍,为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谁是美国心理学之父?

--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出生于纽约市,祖父是从爱尔兰来到美国的商人,因投资开发伊利运河而成富豪。

父亲对宗教与哲学极感兴趣,对美国学校颇有偏见,于是不时带着家人赴欧漫游,这使得长子詹姆斯受益匪浅。

詹姆斯曾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和德国都念过书,并且在私立学校接受启蒙教育。

去过许多名城的博物馆和画廊,也学会了五国语言,甚至于当时的梭罗、爱默生、霍桑等名人都是他家的常客。

他曾经想当一名画家,但父亲希望他在科学或哲学上有所建树;后入哈佛学习化学,又对繁文缛节的实验室工作失去耐心;也想过当一名医生,可惜医学也没唤起他的热情。

最后,他又赴往德国,跟亥姆霍兹学习生理学,并渐渐对新心理学熟悉起来。

1872年,他接受了哈学大学校长的邀请,去哈佛大学教授生理学。

1875年成立一个比较正式的心理实验室,比冯特1879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还早四年。

可是他一方面强调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觉得实验在学术上的局限性。

他不喜欢做实验,但是证明或驳斥一个理论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所以,他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描述了如何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的实验,也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思想。

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冯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感觉、感情元素的做法,主张意识是不可分解的整体,这也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主旨。

1884年,詹姆斯与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lange,1834-1900)提出了一种的情绪学说,人称“詹姆斯-兰格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情绪是对于身体所发生的变化的感觉,身体变化在先,情绪体验在后,简单地说就是悲伤由哭泣引起的,快乐是由大笑引起的。

这个情绪学说以内省观察为依据,没有严格的解剖生理学和实验的证明,但推动了许多关于情绪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现代情绪研究和情绪理论的出发点。

1904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10年他最后一次从欧洲旅行回国两天后逝世。

谁是心灵深处的探索者?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出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今捷克)弗莱堡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他母亲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是长子;但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所以童年的拥挤而艰辛生活让他有焦虑感。

或许是他早年就立志刻苦用功,所以他并没有像父亲那样成为小商小贩,于1873年考上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在学医的中途,他并没感到医学对他的吸引,而受生理学教授布吕克(ernstbrucke)的影响,全心投入到布吕克的生理研究院。

就这样一边学习医学,一边在研究院里学习,1881年他拿到了维也纳大学的硕士学位。

其间,认识了妹妹的朋友、后来的未婚妻玛莎(marthabernays)。

为了开办私人诊所,他投身于维也纳通用学院,学习神经科学,成为脑损伤与脑疾病专家。

1886年他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并于当年娶下玛莎。

其实他独特的职业生涯,源于与医生布洛伊尔(josefbreuer)的合作。

他曾帮助布洛伊尔治疗一位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子安娜(annao),利用催眠,用宣泄(catharsis)恢复痛苦记忆而治愈。

并与布洛伊尔合作于1895年发表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研究》。

他逐渐开展心理分析的研究,放弃催眠术而改用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法以及自我分析(self-analysis)法,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阻抗、移情、压抑、投射、升华等等。

著有《梦的解析》用作心理分析与无意识研究,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很大争论,既受到尊崇也遭遇诋毁。

他虽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但显然他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晚年的他患有颌癌,曾先后做过三十多次手术。

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奥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八十二岁高龄的他不得不搬到英国伦敦,1939年在那里因癌症不幸去世。

谁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桑代克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thorndike,1874-1949)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位牧师家庭。

孩子时代,孤独害羞的他,只有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

极高的天赋,让他1985年就以卫斯理大学50年最高的平均成绩毕业。

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后,他觉得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教程很在意思,并且在听过詹姆斯两次课以后,就完全陷入其中了。

他曾用小鸡、猫等动物,设计一些迷宫和箱子,来研究动物的学习能力和逃脱行为。

例如,他将小鸡放入迷宫,里面有四条路,三条是死胡同,只有一条路通往有食物、有水和其他鸡的地方。

小鸡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慢慢学会了找到出口,他认为导致成功的行为带来的快乐让小鸡记住了这些行为,同时也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行为。

他将猫放在箱子里,或踩上踏板、或按动按钮,或拉动绳子就可以逃脱。

猫经过试误,慢慢排除了无用的动作,把合适的动作与目标建立了联系。

于是,桑代克形成了自己的联结主义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强化律和效果律,这两条定律也成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1912年,桑代克当选为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

--华生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watsonjohnbroadus,1878~1958)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

上小学时他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和同学打架,“直到一个人流血为止”。

孩提时代的他就显示出了日后成名立业所需具备的两个特点:喜欢攻击,又富有建设性。

上小学时的他很懒还有些反叛,考试从未及格过,不擅长社交,没有几个知心朋友。

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缺乏热情的人,日后改写了心理学的方向。

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取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

他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他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可见,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根据这一理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在不良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影响,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这一理论后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与补充。

华生的观点在美国20年代心理学界居最优势地位。

他的环境决定论对美国社会发生了广泛影响。

谁是儿童心理学之父?

--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父亲是位一丝不苟的历史学教授,所以皮亚杰的童年,不像冯特那样迷糊,也不像詹姆斯那样纠结,更不像弗洛伊德那样焦虑。

他相对平淡无奇的幼年生活,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几乎没有童年生活,这也可能是他后来为什么喜欢和孩子泡在一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