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篇 第二章 人物与流派--心理学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2 / 3)

作品:《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7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鸟类、海贝等事物,这位少年老成的孩子10岁时,就在当地的自然历史杂志社发表过一篇简要的科学报告。

1918年,他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的博士学位。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的研究所主任,然后他在纳沙泰尔大学担任了5年的哲学教授。

曾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6年起,他一直任新成立的日内瓦大学基因认识论研究中心主任。

此外,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包括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

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

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

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

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一道,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谁是新行为主义代表者?

--斯金纳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

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谁是人本主义的创始人?

--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父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俄罗斯移民,他是一个生活在非犹太人地区的犹太人,他从小在图中馆中度过了孤独而不幸的童年。

起初,父母意愿让他学习法律,但是他对医学一点兴趣也没有。

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三年后转到威斯康辛大学学攻读心理学。

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取得博士学位。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所以他曾是一个忠实的行为主义者。

1937年他到纽约布鲁克林学院任教,在那里待了14年。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其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

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

如果说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他的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与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谁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

--罗杰斯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1987)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橡树园。

父亲是位土木工程师,也是位自由职业者,母亲的观念很传统,父母都信教。

童年的罗杰斯虽然容易害羞,但是很聪明。

念中学的时候,常在父母的农场上做农活。

1919年罗杰斯考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农业,但是学习农业对他来说太没有挑战性了。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大学,同年前往纽约联合神学院,准备当个牧师。

但是在纽约的学习中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他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及教育心理学。

1928年起,罗杰斯就在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主要为犯罪和贫困儿童提供咨询和指导。

后来辗转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大学任教。

曾任1946-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他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

对人的真正关心是贯穿他职业生涯的主线,他把欧洲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勇气的培养、焦虑的克服和自我的选择导向光明的未来。

谁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者?

--陈大齐

陈大齐,字百年(1887-1983)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

十四岁,随父亲去往上海,在当时江南制造局附近的广方言馆就读,主学中文和英文。

因为当时的新式学堂还没有数理化等自然学科。

到了1903年,陈大齐去往日本求学,先是补习了日文,同时补习了各门自然科学。

1906年,他考取日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

1909年,陈大齐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哲学。

受当时心理学的权威元良勇次郎教授的影响,陈大齐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选心理学为主科,社会学为辅科。

到了1912年,陈大齐从获得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士学位。

从日本回国后,陈大齐与当时的海宁望族查氏之女查淑云结,同年秋天出任浙江高等学校(浙江大学前身)校长。

半年后,他来到北京担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预科教授,讲授心理学课程。

次年夏天,应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的邀请,陈大齐转至北大任教。

陈大齐在北大教学期间,主要教学与学术研究以心理学为主。

他在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出版中国第一部大学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大纲》,运用心理学知识反对宣扬神灵的迷信思想,并翻译国外心理学著作等等。

谁是中国的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出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一个小商人家庭。

六岁时,父亲病逝,祖传的小杂货铺也随后倒闭。

七八岁时,他与母亲以替人洗衣服维持生计,并读完了私塾。

1911年,他考入上海。

一次偶然的机公,得知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在国内招生的消息,他报名考加考试,并顺利通过。

1914年,他前住美国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并于1917年,获得该校的方文学学士学位。

随后,他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教育学。

1919年,陈鹤琴学成归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任教,担任教授。

1925年,商务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被心理学和教育界公认的学术代表作。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主张和提倡科学的家庭教育,以及他的“活教育”主张、他的道德教育的文章等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谁是中国现代理论心理学的奠基人?

--潘菽

潘菽(1897-1988),原名潘淑,字水淑,号有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镇的书香门弟。

1917年,潘菽毕业于常州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20年,潘菽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当时名字还潘淑,他觉得“淑”有点女性化,而当他知道南北朝宋文帝有个妃子也叫潘淑后,他但坚定了改名的决定。

取“淑”字的谐音,取“啜菽饮水”之意。

1921年,他前往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主修教育学,后转入印地安纳大学。

在美国求学的留学期间,生活异常艰苦,他通常在学校食堂做零工,到了博士后,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外面餐馆打工。

当时,同学们都戏称他为“博士小工”。

1927年,潘菽学成归国,受聘于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担任心理学副教授,半年后又升为教授兼心理系主任。

潘菽从事心理学研究数十年,不仅作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贡献,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工作者,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心理学都有哪些流派?

公认的七大心理学派包括:内容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日内瓦学派和人本主义。

而当代心理学的七种心理学观点:生物的、心理动力学的、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的、认知的、进化的,以及文化的。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什么思想?

--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

内容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

该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