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与育儿--爱的教育2(3 / 5)

作品:《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在孩子自主消费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建议:量入为出,避免攀比;学会计划,适当存款;比较价格,科学购物;明智选择,自我保护。

节假日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正负方面的影响?

据调查了解,青少年在节假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平时在校学习时间。

有的老师惊异地发现,一个原来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后,变得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也下降。

而有的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变得更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同样是学生,同在节假日里,不同活动安排产生了两种不同结果。

这不能不促使咱们家长进行理性思考:节假日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这是因为:(1)在节假日里,孩子离开学校,离开了教师,父母也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

加上孩子学习任务轻,压力小,自由支配时空大大增多,交往时空、对象复杂;(2)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连续时间较长,约占全学年时间的1/4。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离开学校,处于自由状态或家长的监护状态。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自我制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特别大。

从正效应来看: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生活节奏,丰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可以利用节假日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扩大孩子的生活时空,让孩子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增长见识;可以走亲访友,自主交往,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等。

从负效应来看:若节假日活动安排不当,则有可能让孩子浪费节假日时间,养成不良习气。

如大手大脚,任性刁蛮,生活无规律,乱交朋友,或个性孤僻,甚至染上看黄色书刊、吸毒等毛病,走上犯罪道路。

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给社会带来不少不健康的东西。

若不注意对孩子节假日活动的管理,则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如何合理利用节假日?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喜欢节假日,他们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节假日的到来。

节假日是孩子重要的生命历程,节假日活动是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必要补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一位家长都应努力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节假日活动。

如何使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些节日,为自己和他人增添欢乐,是父母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节日,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

例如,在教师节进行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尊敬长辈的教育;五一节进行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六一儿童节进行未来教育。

让孩子对这些不同节日有具体的认识。

过节时,父母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例如,教师节,父母应通过谈话、通信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以体现尊师的道德风范;母亲节,父母应关心问候自己的母亲,给母亲排忧解难,让老人称心如意。

这种教育效果好,与口头教育互为补充。

让孩子参与节日中有意义的活动。

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学校社会都要组织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让孩子高兴、愉快地度过节日。

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准备节日食品。

如春节过年包饺子,大人可带着孩子一起采购、一起动手,孩子既得到锻炼,又学到简单的烹饪技术,使孩子过得尽情、高兴和满足。

从哪些方面考虑与孩子一起安排假期生活?

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节假日孩子活动的安排,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节假日活动。

如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尊重孩子,共同协商。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

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温故知新,承前启后。

家长要与孩子商量抽出一定时间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但切忌在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上层层加码。

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要肯定孩子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如果孩子成绩偏差,甚至有的功课不及格或品行有过失,则需冷静对待,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切忌粗暴埋怨甚至“武力讨伐”。

“上山下乡”、回归自然。

家长最好能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到乡村、山区与大自然“密切接触”,让他们享受大自然的抚爱,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还可以安排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游览祖国的风景名胜、名山大川。

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到就近的山间田野去活动,一样可以有所收获。

抽出时间、与孩子同乐。

家长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其见识、愉悦其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

接触社会、陶冶情操。

鼓励适龄青少年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如社区活动、帮助残疾人活动等。

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

孩子们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课间休息、行走、玩耍时不注意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中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精力旺盛、好动,自控能力较差。

课间休息时,常常跑跳、逗打、追逐嬉闹而不注意周围环境,稍不留神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例如常有学生上下楼梯不注意或走路不注意而摔跤,造成手臂、腿、脚挫伤、扭伤甚至骨折。

行走、骑车、乘车不注意造成的安全事故。

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又决定其容易急躁、没有耐心,遇事常常缺乏仔细考虑,不注意安全,不计后果。

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翻越护栏;骑车带人,高速逆行,相互追逐碰撞;乘车、乘船时抢、扒等。

用电、用火、用气不慎出现的安全事故。

当今社会“电”与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时刻相伴。

“电”既可造福于人,又可祸患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