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3 / 4)

作品:《我的奋斗富兰克林成长自传

我曾经一度在以前的泽西市场附近居住,当我看到市民们不得不在跋涉在污泥中购买食物时,颇感不安。

后来在市场中央的一块长条的地方铺上了地砖,所以市民们一到市场就可以走上比较干净的地了,但是市场以外的街道还是泥泞不堪。

我跟人们也谈论过这件事,也为它写过文章,终于使得从市场到住宅前面的人行道这一段街道铺上了石板。

在一段时期内,使得人们不必弄脏鞋子就可以顺利到达市场了。

但是,因为这条街的其他地方都未铺上石板,所以当一辆马车从泥路走上石板路时,就会把泥路上沾的泥路带到石板路上,所以石板路上不久就堆满了泥土,而又没有人去清除这些污泥。

因为这时城里还没有清洁工呢!

经过一番调查后,我找到了一个贫穷而又勤劳的人,他愿意做街道清洁的工作,每星期扫两次并把每家门前的垃圾搬走,每家每月出6便士作为酬劳。

接着我就写了一张传单,把它印出来了,指出这一笔小小的费用可以替街上的人们带来的好处。

例如,人们脚上带进来的污泥减少了,我们家里就可以比较容易干净了;街道清洁后,顾客更容易到店铺来,顾客增多了就可以给店家带来更多的生意了;而且在刮风的时候风沙不致吹到他们的货物上去等等。

我给每家发了一张传单,一两天后我跑到各家去走访,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签定合同支付这6便士。

各家都一致同意地签了合同,那段时期内,这个计划进展得很顺利。

全体市民对于市场附近街道的清洁都感到很高兴,因为它便利了大家。

这就使得人们普遍地要求把所有街道都铺起来。

同时也使得人们也更愿意为铺路纳税。

过了一阵子,我起草了一个为费城筑路的议案,并在州议会中把它提了出来。

这事在1757年,刚好在我去英国之前,我离开美洲之后,这议案才被通过,当时在评估税额的方式方面作了某些变更,这些变动我认为是不妥的,但通过的议案还附带了有关路灯的条款,这倒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已故的约翰克利夫敦先生,曾经把一盏灯装在了他的门口。

这样,他就用实际的榜样说明了路灯的作用,从而使人们想到在全城各处都点上灯。

有人把首创这一件公益事业的光荣归于我,但实在是属于那位先生的。

我只是模仿了他的榜样,在改进路灯的形状方面略有微功。

我们的路灯跟起初我们从伦敦买来的球状路灯是不同的。

这些圆形的路灯有下列缺点:空气不能从下面进去,因此烟煤不能迅速地从上面出去,烟煤只能在圆球内打转,黏附在球壁上,不久就阻塞了路灯应发的光线,而且每天需要去擦拭灯罩,如果不小心一下就碰破了,那整个灯罩就没用了。

因此我建议用四块平整的玻璃拼凑起来,上面装上一个长长的烟囱使烟煤上升,而灯的下面露出的缝隙可以使空气进入,让烟煤进一步上升。

这样,灯罩就可以保持清洁,路灯可以光明灿烂到天明,不至于像伦敦的路灯那样,在几小时内就变得昏暗无光。

并且偶然碰到它,一般也只会敲破一块玻璃,重配很方便。

伦敦伏克斯可花园的球状灯底下的孔洞使灯罩很干净。

我有时候觉得奇怪,为什么伦敦的市民就没有想到也在他们的路灯底下同样开几个孔。

果然他们的路灯底下也有孔,但是这些孔是有别的用途的,那就是,把麻线穿过这些孔悬挂下来,可以让火焰迅速地传递到灯心。

至于放进空气的用途,他们好像并没有想到,因此,路灯点了几小时后,伦敦街上已经黯然无光了。

提起这些改进,使我想起我在伦敦时曾向富特吉尔博士建议的一件事。

富特吉尔博士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优秀的人之一,是公益事业的一个伟大的创始人。

我看到在天晴的时候,伦敦的街道是从来没有人扫的,尘土飞扬,任其厚厚地积存下来,一下雨这些尘土就变成了泥浆,满街的泥浆,不堪涉足。

除了穷人拿着扫帚扫出的一条小道外,试图穿越街道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过了几天后,人们费大力气把泥浆翻起来,倒进敞篷的马车中。

当马车在路上颠簸时,车身两旁时时会颠出烂泥,飞溅四方,使过往路人苦恼不堪。

而伦敦市民不扫街道的理由据说是怕尘土飞扬会进入商店和住宅的窗户。

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使我知道扫街原本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一天早晨,我在克雷文街寓所的门口,我看见一个穷苦的妇人拿着一把桦树枝扫帚在扫我门前的人行道。

她看上去苍白瘦弱,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