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说话不要太老实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章 说话有技巧(2)(2 / 2)

作品:《说话不要太老实

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但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学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这就为我们以后更深的交往铺设了一架云梯。

善意的谎言必须注意以下三条技巧:

(1)真实

谎言是无法真实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表达真实。

如果一位朋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

“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

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

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

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丈夫为之极感颓丧。

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

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而应该使妻子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

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

因为在这谎言中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必需性

这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

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

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

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扼制?

有时候我们说谎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

例如,美国官员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询问琼恩:“你赞成那个新法案吗?”

琼恩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工作人员追问琼恩:“我问的是你。”

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处理生活中那些不得不说的善意的谎言,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魅力。

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善意的谎言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就是美丽的谎言。

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

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谎言相比,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那种心术不正、诈骗、奸侫、诬陷的人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话也有巧方法

人固然要说实话,但是说实话也有巧方法。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便直言的事情或场合,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委婉含蓄的说话技巧。

含蓄就是在交谈或论辩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来,而是采取曲折隐晦的方式表示本意,带有哑谜特色的一种当众讲话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位记者问萧伯纳:“当今世界上你最崇敬的是什么人?”

萧伯纳答道:“要说我所崇敬的第一个人,首先应推斯大林,是他拯救了世界文明。”

记者接着问:“那么第二个人呢?”

萧伯纳回答:“我所崇敬的第二个人是爱因斯坦先生。

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把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我们的将来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他对人类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

记者又问:“世界上是不是还有阁下崇拜的第三个人呢?”

萧伯纳微笑道:“至于第三个人嘛,为了谦虚起见,请恕我不直接说出他的名字。”

细加揣摩便会明白萧伯纳的本意,记者们心领神会,对萧伯纳含蓄幽默的说话技巧钦佩不已,同时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便说、不忍说,或者是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直说的话,因此不得不“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使本来也许十分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

在以下情形你可以使用委婉含蓄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你要表达难以启齿的事物、行为或要求时,含蓄的方法可帮你解围。

《贵阳晚报》曾介绍过一位卖夜壶的老大爷与一个顾客的对话:

冬天,一个顾客见有久违的夜壶上市,而且质量很好,造型别致,便去挑选。

但选来选去,总感到太大,便自言自语道:“好是好,就是大了点。”

老大爷闻言,笑道:“冬天--夜长啊!”

顾客一听,会心地笑了,于是买了一把。

对话中,这位老大爷用“冬天--夜长”一句话,含蓄地表达了“夜长尿多”的意思,幽默风趣。

对有些棘手的问题不便明言,但大家都能明白时,为照顾对方面子,维护自己的尊严,当众讲话时可含而不露,让听众去自己体会。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

尼克松与基辛格及白宫来的工作人员被安排在18号楼,而国务卿罗杰斯等人住在不远的6号楼,基辛格以前两次来访时在这幢楼住过。

尼克松从住处的安排就觉察出周恩来十分熟悉美国国情,知道美国权力设置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制度。

到达宾馆后,大家在会客厅摆成大圆圈的沙发上落座,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客人一一打过招呼,寒暄中不时开几次小小的玩笑,以活跃气氛。

当时由于中美未正式建交及历史原因,很多问题的表达都让人感到棘手。

如何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尊严又不令对方过于难堪成了外交活动的理想境界。

在谈判时,采用含蓄的方式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令对方一思即得,又能使谈判顺利进行,周恩来的外交风采就鲜明地体现在对含蓄方式的运用上。

晚上,在欢迎尼克松总统一行的酒会上,周恩来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

听到这一“原因”,在场的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这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真是绝妙,它既使在座的人们知道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干涉,又不伤美国人的面子。

当你发现领导或长辈确实犯了错误,又不便直接指出时,借助含蓄语言可以起到劝导作用。

齐景公滥用酷刑,百姓怨声载道。

晏子一直想借机劝谏。

一天,齐景公对晏子说:“先生的房子离集市太近,狭小潮湿,喧闹而多尘土,我想给你换一处好房。”

晏子推辞说:“离集市近,也有好处,买什么东西出门就到,再说,怎么敢烦劳众乡里帮我盖房搬家呢?”

景公笑了笑道:“你离集市近,了解市价行情吗?”

晏子点点头。

景公问:“那你说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

当时齐景公对百姓采用的酷刑是砍掉双腿,因此市场上卖假肢的很多。

于是晏婴趁机说:“踊贵履贱。”

意思是说市场上假肢需求量增大而不断涨价,而鞋却十分便宜。

齐景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免了砍腿的酷刑。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方法让实话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加让人能够接受。

说实话是一回事,怎么说是另一回事。

说实话不代表一定要板着脸摆事实讲道理。

·有些借口是必需的

在现实的交际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实在不喜欢的人,或者一个让人很尴尬的话题,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与麻烦的对手打交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此时,聪明人化解尴尬处境的最常用办法是“找借口开溜”。

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这种办法,可问题在于如何让这个借口显得自然,而不要出现欲盖弥彰的状况,使得状况变得更加尴尬了。

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当时的场合和可利用的一些资源随机应变,见势行事。

对于难缠而麻烦的对手,不妨采用下面这个办法:

故意忘记他的姓名,暗示你对他的漠视。

不同的称呼,表示了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代表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程度。

如双方见过面,对方对自己的名字却根本没有印象,表明对方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对于专门从事与人打交道工作的人,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在下一次相见时叫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武器,客人会因此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愉快感觉,感到受到对方的重视。

若是不想承认对方的能力和人格,或者不希望与对方打交道,就可以故意假装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暗示与之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你占有优越的地位。

这是一种实用的心理技巧,对于惹人厌烦或有意轻视疏远的对象,就故意问:“啊,我忘记了,你的名字叫什么?”

这种问法,一定会给对方以相当大的打击,因为这样问就表示,你的存在对我毫无帮助,所以我根本没有记住你的名字。

这种不友好的问话一出口,对方就容易显得有些不自在,他们会认为,说这话的人很不礼貌或者很傲慢,也就往往会终止交谈。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斗争中,他立功最多,颇为朱元璋所器重,封他为燕王,令他镇守北平。

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有意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之上还有两位兄长,为免除兄弟相争,朱元璋只好以孙子朱允炆为帝位继承人。

对此,燕王朱棣一直耿耿于怀。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时,各地藩王,都是父辈,割据要地,虎视眈眈。

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密奏:“燕王智虑过人,又镇守北平这样的形胜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不防。

不如将他迁往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

朱允炆本就对他这位力智超人的皇叔很是疑惧,见此密奏后,深以为是,便着手做了一系列的相应的部署,对朱棣严加防范和监督。

朱棣也确实对这个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不大看得起。

没当上皇帝,心中有怨,早有取而代之之意。

于是,在王府内私制兵器,招兵买马,暗中操练作起事准备。

不久,燕王朱棣的阴谋被人告发,遭到朱允炆严加训责,燕王朱棣颇感恐慌。

马上起兵反抗朝廷吧,时机还未成熟;自然更不能束手待毙。

他心生一计,决定以装疯来迷惑朝廷。

于是,他经常狂呼乱叫、奔走于燕京的长街闹市,或闯入酒楼饭铺之中,夺人酒食;或颤三倒四,胡言乱语;或昏睡于泥土污秽之上,终日不醒。

“燕王疯了!”

这个消息传遍朝野。

体格一向健壮的他突然会变成这模样,也令许多人感到疑惑。

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便决定亲去王府探个究竟。

当时已是夏历六月,正值盛夏,酷热难忍,只见朱棣却围坐在火炉边,浑身发抖,连呼:“太冷了,太冷了!”

见有人来,甚至都站不起来,不得不拄着拐杖起身迎接。

此情此景,使得张、谢二人不由消除了怀疑。

虽然纸里最终包不住火,但燕王的装疯却为他发动“靖难之役”赢得了时间。

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以“靖难”为名,公然与朝廷对抗。

经过四年血肉相争,朱棣攻陷京城,登位称帝,史称明成祖。

朱允炆下落不明,有的说在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逃亡在外,出家为僧。

燕王以装病为借口,为自己争取了夺取政权的时机,而后晋时期的冯道也用借口使自己顺利脱身。

后晋时期,冯道奉命出使契丹,意外受到礼遇,契丹王还有意留用他。

冯道内心不愿留在契丹,但又不敢拒绝。

于是,他一面上奏契丹王,说:“辽与后晋有父子关系,事子若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

博得契丹王的好感;另一方面,冯道命令部下购置薪炭,以备寒冬之用,表示他不敢逆旨而就此回国。

使契丹王觉得他是难得的“忠义”之士,且有隐衷难言,因而心生怜悯,便允许冯道回国复命。

这时,冯道却故作姿态,滞留不走,经契丹王多次催促,才慢慢地收拾行李。

出发后,他沿路停留,以示依依之情,一行人费时一个多月才越过国界。

对此,随行人员都迷惑不解地问他:“我们归心似箭,都恨不得插翅飞回,为什么你却老是盘桓不走呢?”

他说:“这是我的以退为进之计。

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

但是不论我们如何赶路,契丹只要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可追上我们,因此我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避免对方猜透我的心。”

回国后,他又以不念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的行动得到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有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找些借口,说些善意的谎言是必需的。

说话的大智慧:

善意的谎言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一种生存智慧。